现代很多人,一谈到形式主义,都觉得这些程序似的繁文缛节都是表面化的,没有任何实际作用。事实上,形式的重要性经常远远大于内容。好比说佛教吧,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佛经全都失传了,对寺庙里香火恐怕不会有一点影响,但如果修庙造像和各种开光、超度之类的仪式全都不搞了,估计也就没什么人会去烧香拜佛了。----这就是形式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承认,很多“形式主义”确实有着安定人心的作用----从宏伟的方面来说,正如贝格尔所谓“最初的一切秩序化都具有神圣的特征 ……从历史看,人类的世界大多数都是神圣化了的世界,事实上,似乎首先只有借助于神圣者,人才有可能设想一个宇宙”,从实用的方面来说,这就好比一家公司新换了领导,首先得搞搞表面文章,即是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例如,把办公楼重新装修一遍,以前是红色的主色调,现在改为蓝色,给员工每人发一套全新的制服,颜色、款式也和以前大有区别,哪怕任何实质性的工作都没做,这也可以轻易地全部营造出一副焕然一新的新气象,同时暗示每一个员工:我们和过去告别了,从此进入新领导的新时代了。
当年上帝严禁偶像崇拜,“摩西十诫”里就有这一条,可老百姓在心理上是一定要有个高大巍峨的东西来膜拜的,不然心里就不踏实,而基督教严禁给上帝造像,把大家搞得没偶像可拜,逼得他们只好另觅途径。类似的情况,在道教和佛教里比比皆是,尽管现在的情景早已违背了原旨教义。这真是很有讽刺意味,人们总是嘴上希望统治者平易近人,可心底却深深膜拜着那些高高在上的家伙。(同样的,对待现代的很多公司的领导,员工们也常常有着这样的情愫,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员工的心理打上“领导”的烙印。)游士们都爱往王公巨卿的门口跑,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能在那里讨到富贵;道教和佛教的寺观金碧辉煌、笙吹钟鸣,谄媚之人匍匐在地以求保佑,他们未必就是真心信仰道教或者佛教的教义,只不过是被那金碧辉煌与笙吹钟鸣所感染罢了。帝王的愚民之术也是一样的道理。形式主义不仅要搞,而且要常搞,在改朝换代这等重大事件上就更要大搞特搞。事实上,儒家的专长就是形式主义,而形式主义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意义极其重大。我们现代生活里种种形式主义的痕迹:开张剪彩、婚丧嫁娶、开幕式、闭幕式、签约仪式、电影首映式、新专辑首发仪式等等,在原本都属于儒家的专业范围,从这层意义上说,专业的司仪、主持人,这些人都可以被命名为“新儒家”。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既然人们可以去民政局办理结婚手续,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为何还要办结婚酒席或者西方的教堂婚礼?现在才发现,只有结婚证是远远不够的,若不搞这些形式主义,结婚的双方是不能够安心的。同时若不补上这些仪式,是不能证明双方是真正的夫妻。所以有些看似很无关紧要的表面文章,却是人们心里的迫切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