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为是救命稻草,却压垮了骆驼——沉没成本

以为是救命稻草,却压垮了骆驼——沉没成本

作者: 小曹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20:11 被阅读0次

    以为是救命稻草,却压垮了骆驼——沉没成本

    2005年的时候,我读大二。那时还是功能机的天下,经常会收到一些付费服务的短信,比如交友、测运势之类,每回复1次都会收1~2元钱,从话费里扣掉。

    有一次我的舍友中招了。

    一天晚上熄灯后,睡上铺的刘同学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回复姓名就可以给设计一个艺术签名,收费1元。

    1块钱还可以啊,边说着,刘同学就回了姓名过去。

    问我性别哎,我名字像女生吗?又回了性别过去。

    还需要年龄……刘同学有点不满了。

    我们劝他说,这是骗子吧,别回了。

    刘同学却不甘心:都花了3块钱了,再回一条看看。

    前前后后花了6块钱,刘同学才收到1条短信,告诉他签名设计好了,点击链接可以下载签名。

    最终刘同学没有下载签名,因为那时候的流量费很贵,也没有WiFi,如果签名图片的体积很大,就不是花6块钱的事了——那时候6块钱就能去网吧卡座包夜,或者去沙县吃1笼蒸饺加1份拌面了。

    设计签名的短信,利用的就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效应

    维基百科中,沉没成本的概念是: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沉没成本的定义很简单,理解起来也容易,就是泼出去的水、沉没的船,捞不回来的。但这简单的定义,经常影响人们的行为。

    人们在决策中,经常会顾及沉没成本,导致做出不理性的决策,也就是沉没成本效应。

    刘同学之所以不断地回复短信,就是因为前面回复的短信、扣掉的话费,成为了沉没成本,如果收不到签名,他就一无所获。

    在考虑要不要继续回短信时,沉没成本让他做出了不理性的决策。

    沉没成本效应,在生活中很常见,常见到可以用4个字代表:来都来了

    • 想看的景点人满为患,来都来了,于是排了两个小时队;
    • 挑选的电影并不好看,票都买了,然后睡了两个小时觉;
    • 自助的菜品难以下咽,钱都付了,边抱怨边把食物塞进肚子……

    因为“来都来了”,所以做出很多不理性的决策。过一段时间回头看看,大概都会觉得那时的选择很傻。

    遗憾的是,“来都来了”的事情会继续发生,而且,不只是生活中有“来都来了”的事情,工作中也并不少见。

    工作中的沉没成本

    前几年的时候,房地产还很火,那时负责一个“新兴”房产网站的线上营销工作。

    网站有很多独一无二的功能、设计,不过因为是完全独立开发的,团队成员经验也不丰富,所以进展极其缓慢,而且功能上一直都不太完善(包括一些基础功能),营销工作难以开展。

    有次开发了4个月的社交模块要推倒重新写,聚在一起开讨论会。

    我说,我找了些开源的社交系统,可以先用开源的系统做二次开发尽快上线,等有时间了再自己写。

    老板说,整个网站都是咱自己开发的,不差这一个模块了。

    我说,现在还不知道多久能开发完,而且基础功能也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现在的进度很影响网站的推广和运营。

    老板说,已经开发了那么长时间了,再努力一下就成了。

    因为已经投入了很多人力,所以就要继续投入人力在有缺陷的项目上;因为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所以就要继续投入时间在不明确的结果上。这是典型的沉没成本效应了。

    可惜那时我不懂沉没成本,没能说服老板。后来移动互联网火爆,房产网站式微,就没有后来了。

    不过现在想想,即使当时我懂得沉没成本,大概也无法说服老板。因为老板手里有一根稻草。

    那不是救命稻草

    泰坦尼克即将沉没的时候,人们不惜跳入冰冷的海水求生。因为人们知道无可挽回了,没有希望了,沉没已是必然了。

    如果有人喊一句,船沉不了,还有办法呢

    可能人们会愿意待在船上,因为这句话会像一根稻草,抓住了它,船就不会沉,自己也不用跳进冰冷的海水。

    这根稻草,是预期

    房产网的老板,预期再投入一些人力和时间,就可以完成整个网站的开发。因为已经投入了那么多,只要再多投一点点,可能就完成了。

    有人炒股炒到倾家荡产,也是因为上涨的预期,收回成本的预期。已经跌了那么多了,还能再跌多少呢?于是追加投入,最后血本无归。

    而这种美好预期的产生,很多时候是因为之前的大量投入,放大了预期的收益

    这并不是理性的判断。

    这个美好的预期就是一根稻草,可惜没能救命,反而让船沉的更快了。

    如何避免沉没成本

    避免被沉没成本束缚的方法,就是忘却成本,理性看待事情的预期

    比如电影不好看,可以这样想,现在是影院免费放这场电影,我会继续看吗?如果不会,那就走掉。

    比如饭菜不好吃,可以这样想,现在是饭店免费请人们吃饭,我会继续吃吗?如果不会,那就走掉。

    刘同学陷入沉没成本,不断回复短信的时候,我和其他舍友能够理性的劝他,是因为我们没有花前面那3块钱,而是免费得到了回复短信不会得到签名的预期。

    房产网老板陷入沉没成本,不断追加投资的时候,我能理性的劝他换方法换系统,是因为我没有几十万投入,而是免费得到了巨大投入后项目依旧缺陷的预期。

    不过这个方法知易行难

    2015年股市大跌的时候,我也死守着下跌的股票不肯放手。

    当成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想忘却并不容易

    后来看到别人写的一句话:

    如果之前没有买这只股票,那么现在你会买吗?如果不会,为什么不割肉走人呢?

    恍然大悟,割肉离场。

    或者,找到更好的选择

    现在评判过去,总有些上帝视角的意味:因为当时的选择错了,所以就说是被沉没成本束缚。

    • 如果刘同学回了3条短信,就收到了签名呢?
    • 如果房产网开发完成,很快获得融资或被收购呢?
    • 如果2015年的大跌只是波动,随后一直涨到现在呢?

    如果后来成功了,大概就是敢于坚持的例子了。

    当我们身处山中,并没有上帝视角,做判断只能依靠自己对未来的预期。

    很多时候不能忘却沉没成本,心平气和的判断未来,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选择继续看烂片,可能是因为未来的2个小时也没有比看烂片更好的选择。

    如果有心仪的人邀请去逛街呢?还会待在电影院么?

    选择继续吃难吃的饭菜,是因为周围也没有看到更满意的饭店能选择。

    如果好友打电话来说有一家美味的新店呢?还会继续难吃的饭菜么?

    有个更好的选择,可能更容易忘却沉没成本,去做决定

    • 刘同学继续回复短信,是因为除了聊天闲扯,他也没有更有趣的事情去做。
    • 房产网继续投入,是因为老板除了这个网站,没有更好的项目去做。
    • 2015年大跌而不割肉,是因为当时我没有更好的股票可以去选择。

    既然没有更好的选择,索性就什么也不做,保持现状

    结果就是和沉没成本一起沉没。

    精益创业推崇的快速试错,其实每次尝试都是沉没成本,但每次尝试,都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而且成本也不高。

    即使这次尝试是错误的,还有其他选择,并且排除了一个错误选择。

    只有更多的选择,才不会让人在一棵树上吊死

    给顾客制造一点沉没成本

    我们自己要尽量避免被沉没成本束缚,但给顾客制造一点沉没成本,更有利于成交。

    比如,免费赠送的体验课、月卡,改成9.9元购买

    我们这边凌云家电就喜欢用这种方式做活动。本来免费发放的200元抵500元的券,改成售价10元:

    • 花了10元钱,买了200元券,得到店去看看,不然这10块钱就亏了。
    • 手里这200元券,能抵500元,得买点东西,不然这200元券就亏了。

    家电的价格比较高,但通过两次沉没成本来促进转化,活动总是很火爆。

    这个方法在写心理账户的文章里面提过。心理账户和沉没成本并不冲突,因为塞勒教授1980年提出心理账户概念的时候,就是为了解释沉没成本效应的。

    收取定金也是制造沉没成本的一个方法。

    有家做机器人教育的学校,体验课的转化率总是很差,因为很多孩子总是来上1节课就走了,而课程不体验完,孩子往往无法感受到编程的乐趣,家长也看不到效果。

    后来体验课收取98元听课保证金,意思是保证孩子上完规定的课程,这些钱就可以退回来。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金,但也使得体验课的完成率、转化率大幅上涨。

    这就是沉没成本的价值。

    所以,沉没成本无所谓好坏对错,用好了,同样能够带来商业利益。

    最后,人要向前看,沉没成本只是过去,未来取决于成本发生后的决策

    决策往往基于预期,而沉没成本会放大原有预期的收益。

    美好的预期不是救命稻草,只会让船沉的更快

    想要理性决策,就要忘却沉没成本。如果忘不掉,就去找更多选择,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知易行难,知易行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为是救命稻草,却压垮了骆驼——沉没成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in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