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对“嫉妒”下了专业的定义,即:看到他人有突出优点或取得成就时,自己感到失落继而抱有敌意的情绪。
过分的嫉妒所带来的破坏性是致命的,有时候它毁掉的不止是你的幸福,甚至是一个人的人生。
01
一位来访者推开了朋友咨询室的玻璃门,年龄30岁左右的样子,满脸的疲惫和焦虑,经过心理评估得出这个中年男子有了中度的焦虑和轻度的抑郁,这个男子自我总结是 “嫉妒”引起的。
据他描述中年的他刚刚离婚不久,当他看到别人工作能力比他强时,看到别人的生活条件好时,看到别人夫妻关系比他更亲密时,他总是习惯性的心理不舒服,
甚至控制不住的说别人的坏话,就因为这种心理,他发现妻子、朋友、同事都开始慢慢的有意识的疏远他。
他见不得别人好,看到别人好,自己就会象一只“丑小鸭”一般,甚至感觉被人嘲笑…….
带着这个案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下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嫉妒的核心,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不够好或我不如别人好。
这个中年男人有一个哥哥,从小街坊邻居和父母经常夸哥哥有礼貌,长的好看并且学习也好,虽然自己也不错,但他感觉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中,长大后,哥哥很听话,而自己却很叛逆。
上初中时便和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而且经常逃学打架,也因此经常被叫家长,他觉得:既然我不能获得认可,那就做一个让你们操心的“坏孩子”,这样你们就开始关注我了。
02
心理研究表明,实际是我们在童年就被放在了错误的人生坐标,所以无意识地形成了见不得人好、嫉妒的心理。
在童年的时候,大约4到5岁,我们的自我意识会回答两个问题,
一、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二、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用横轴坐标表示,就是这4象限: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之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会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此后的人生里我们会构建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用一生去自证预言。
你感觉当下你的人生坐标都是在哪里呢?
毋庸置疑,绝大部分其实都处在“我好,你不好”或者“我不好,你好”这两个坐标,所以面对竞争,甚至不是竞争关系,我都害怕你比我好,因为你好了,我就不好了。
03
嫉妒只产生在我们特别在意的事情上,容貌,学识,经济,身高,被某人更赏识等等。
这里都伴随着相应的曾经的爱的缺失,或者不公正的对待,以及曾经被鄙视。善妒的人,曾经都是“受害者”,嫉妒的点往往伴随着创伤记忆,而造成这样创伤的人,恰恰可能是最“爱”我们的人,那就是我们的父母。
善于吃醋,那是因为父母曾经的不公平对待;
你不好、经常红眼病,那是因为父母曾经总拿我与“一个我无法超越的对象”来比较。
一开始,我们存在的价值就被剥夺了。
嫉妒,实际就是在呐喊“我是有价值的,我不糟糕,我也一样优秀”。
只是,在现实的生活里,人和人互为镜子,当我们的“不好”被一面镜子找出来的时候,恐惧带来的沮丧,直接就激发出了愤怒情绪,把镜子摔烂(恶意中伤,诽谤等),就是很多人采用的方式。
创伤已经形成并且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它会时不时的出现搅动着我们的生活,我如何才能改变善妒的心理?
04
毕竟嫉妒是伤人又伤己,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第一步,接纳自己的嫉妒,我们只是普通人,允许有贪嗔痴。
第二步,触碰我们的嫉妒,知道嫉妒的来源并不是自己恶意造成,我们曾经是“受害者”。
第三步,当嫉妒发生时,我们不做任何行为,只是去体验自己的感觉,不管是愤怒,哀伤,沮丧和恐惧,都和这样的感觉待一会;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第四步,看到嫉妒积极的一面,当嫉妒心理发生时,你也可以看到自己有很多可以努力进步的空间,化嫉妒为动力!嫉妒的力量也可以是积极的。
所以,不需要跟别人比,你只需要成为自己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