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板栗总是咳嗽,跑医院的次数有点多。
某天我在办公室说起此事,谁说了一句,你怎么光去医院呢,赵燕也说了一句,嗯,谢老师挺爱去医院。
我竟无言以对。
我只是孩子生病去医院看而已,怎么叫我爱去医院呢?
其他老师不理解,觉得我跑医院多,不难明白,他们过了孩子小的年龄段了,忘记了学龄前儿童在秋冬季节经常感冒咳嗽的事儿了。所谓好了疮疤忘了疼。
赵燕呢,她女儿是出了名的省心,很少生病,现在十岁了,更少生病了。儿子还小,没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冬天一到就藏在家里不出门,自然也很少生病,或者,儿子也会像女儿一样,上幼儿园也不会生很多病,先天体质比较好。
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大部分孩子都是秋冬季感冒发烧咳嗽肺炎总要中招几次的。所以,你要是在妈妈群里,就会发现天天有宝宝生病,而且一呼数应,绝对不会有人说你怎么这么爱跑医院。
还有,给大家爱跑医院的印象,是因为孩子生病我通常去市区医院,初诊,复诊,这就两趟了。如果一个冬天生病两三次就得跑四五趟。看起来确实挺频繁的。
其他人很少跑医院呢,是因为孩子生病了自己去药店买药给孩子吃,或者去村里诊所开药,打肌肉针,输液,最多去镇上的区医院。
而我早已放弃了这些地方。
诊所治病就是猜,抗生素开两三样,抗病毒的开几样,中药开几样,再加上糖浆什么的,一开一大堆,哪个娃娃生病都是这一套,总有起效的。无效的混在里面伤害身体,谁都不考虑。
还有,社区没有儿童药,都是成人药,给孩子减量吃。
这是非常不安全的。
只看到孩子感冒好了,没看到孩子肝肾因此受多少损伤。
区医院呢,我都记住它的用药规律了:青霉素,头孢曲松,利巴韦林,氨溴索,维生素C,感冒,咳嗽,肺炎,都是这一套输液。而且液体配得特别多,不是250毫升就是500毫升。儿子当初扁桃体化脓,总是下午一点半开始输液,一输输到晚上八点。
那个时候信息没这么畅通,智能手机很罕见,网络都不普及,也没什么人做科普。我就无从获得医疗知识。
偶然发现学校图书馆订阅《家庭医生》,就一本一本看,慢慢发现利巴韦林不应用于感冒治疗,它的适应症很狭窄,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部分感冒发烧咳嗽肺炎都不是这个病毒引发的,所以属于无效用药,而且利巴韦林有明确的生殖毒性,北京的儿科医生曾经主张不给儿童用利巴韦林,冀连梅药师也持这种观点。
维生素c治疗感冒证据不足。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维生素C可以增强抵抗力,加速感冒痊愈,只是某个人的主观臆断,没有过硬的实验证据,只是因为维生素C在治疗坏血病方面的惊人功效,使人们神化了它,而且吃维生素简单易操作,很容易被接受,所以就传开了。但没有严谨科学的证据证明其在缩短感冒病程方面的作用。
退一步讲,即使维生素C有辅助治疗感冒的功用,也完全可以口服,不用输液。输液增大心脏负担。
其三,氨溴索也可以口服。
包括现在我知道,孩子不需要镇咳药,除非咳到吐,晚上无法睡觉。
所以现在不提倡给孩子用镇咳药,而是治疗引起咳嗽的病症。
这些,都是诊所和区医院医生不具备的知识。他们知识更新太慢了,诊所几乎不更新。几十年按习惯用药。
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后,改成去市区的妇幼保健院,果然,情况大为改观。
首先,抗生素只打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液体配100毫升,三十分钟内打完。再也没输过利巴韦林和氨溴索维生素C,氨溴索只开过口服药。
到有了板栗,智能手机早已普及,育儿科普号遍地开花,我获得了更多儿科知识,看病是不可能会的,但是药可以选择,凡事疗效不确定,不良反应不明确的,就不吃。
再后来,发现妇幼保健院输的炎*宁,属于中药注射液,是对中药的不规范使用,不良反应多,风险高,而省立一院不输这个,中药只口服。只要到妇幼保健院,必然抽血查血常规和支原体感染。省立一院则先通过体格检查大致断症,然后开药治疗,效果不佳才开检查单。比妇幼保健院更规范。
所以我又改去省立一院了。
哪里是我爱跑医院呢?知识对孩子负责罢了。
没办法,社区医院水平不行。
2019.12.05草,2019.12.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