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创新。
自古以来,孝顺的文化,解决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社会平稳发展的需求。所以这个文化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盲目的偏听父母之言,却并非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例如,父母说必须农耕,而实际上,农耕并不能使生活富足。需要学习新兴科技技术,才能保证生活需求。
文化的传承就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顶撞父母,这是不敬不孝,不可取。(有更加可取的方式,请看后文)
赚钱养家的手艺活,是市场发展所需,需要学习和发展。
所谓愚孝,就是所有事情都听父母的。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父母生活的年代,他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如果想要在现在的社会中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学一门更有价值的,更能养活自己的手艺。
另一方面,也不能所有事情都不听父母的。因为我们源远流长的社会文化,是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弘扬发展创新的。其中有一部分的精华,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创新的。这是一个历史使命。例如,小时候认真读书,长大之后,继续认真学习,都是必要的。在我们还小的,涉世不深的时候,父母的部分建议,还是拥有非常大的参考意义的。
愚孝不可取,孝敬更可贵。
愚孝很容易理解,就是事无巨细,都不经过自己的思辨,偏听父母之言。前文已经说过,这是不正确的。有一些事情,因为身处是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过往的经验已经不能适用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盲目的,刻舟求剑。
孝敬就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了。孝敬要求我们,用更加耐心的心情,倾听父母的述说。要求我们在闲时,不忘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让父母更加的安心,更加的开心。要求我们,与父母说话的时候,要低声细语,切勿争吵,谩骂。要求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尽量的满足父母的要求。要求我们在交谈的态度上,更加的谦卑。
孝敬是比孝顺更难实现的一门技术。孝顺不需要经过大脑,父母就是大脑。孝敬则不同,孝敬在孝顺的基础上,事事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辨,考量历史情况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孝敬则更加的耗费时间和精力。如实际情况与历史情况不相同的时候,更加需要注意使用《非暴力沟通》。用更加友好的沟通方式与父母,作有效的沟通。而不是争吵、谩骂、打架。
实现孝敬,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尽管孝敬更加困难,我们却不能逃避困难。一方面,因为我们身为华夏子孙,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和发展我们的历史文化。另一反面,我们也能更好的满足我们的心里需求(珍惜父母还在的时候),而不用害怕,即将逝去的更加年老的时间和生命。
如何实现孝敬?
1、改变心态
父母是一群可怜人。
他们有的,为了活着,做着万般不愿的活计(捡垃圾、通厕所……);
有的为了生活质量的提升,拼命的透支身体健康(熬夜、高危……);
还有的为了供养孩子的生活读书,付出了大量的情绪劳动,白了头发。
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活着、活得更好点、活的更加自由点。
当我们享受了,父母半辈子的照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照料父母半辈子呢?
2、学习知识、开启心智
父母为了生活,把所有的精力都拿去学习了一门手艺,获取生活所必须的资源。虽然成功的活着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机会成本。他们原本可以将金钱、时间等资源用来提升自己,以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然而,他们却毫无意外的选择将金钱、时间等资源投入到了孩子们的身上。若干年后,他们跟不上了社会的发展了。
我们能做的,是学习新的知识,开启会思辨的大脑(心智)。然后,耐心的和父母有效的沟通。帮助父母度过,缺失安全感的后半辈子。
3、积极行动
我们要常常警戒。我们的人性会让我们专注一件事情的同时,忘却其他的一些事情。例如,当我专注于开车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忘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的某些事情。我们既要沉下心来,努力学习,开启心智。但是我们又要注意,做这件事情的目的。要回报父母,家庭,社会。切不可本末倒置,为了学习和工作,而忘记了父母、家庭、社会。
我们要时常,和父母(家庭、社会)互动。积极主动的开始行动。
4、重复训练
孝敬是一种技能。所以,单单一次的练习并不能练就。需要不断的重复练习。
最后以原创词一首,结束本文:
《望天佑民》--鱼笨自由
二零一八年春。
有心之人,可造虚假、恐吓、片面之词,以个人喜好、情绪,贬低他人之观点,以凸显自我,哗众取宠,谋取商业之利。视为可耻之师也。
愚昧而无知者,无法明辨是非,从而偏听偏信。从误解到谩骂,从辱骂到吵架,从生气到妻离子散,最终家破人亡。事故时有发生。
环故四野,三者至之。
其一,自未成达师,无以为师表,而私以为师表。是者,三观不正,混淆视听。
其二,自成达师,然未能述说全面,或有意,或无意。可悲可叹。
其三,自成达师,然未能用网络之法,宣广大群众者。哀之甚已。
何以为继?
私以为,为学者,兼听则明。
为师者,需活学到老,虚心求学。述说客观公正全面,切勿似是而非,搬弄是非。
为监者,尊正罚恶,促民思辨,切莫盲从。
望天佑民生,四野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