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机构把购物者分为四类,如享受型购物者,冲动型购物者,见到打折走不动路的购物者,还有花钱只为便捷的购物者。最后一类的购物者认为,花钱就是为了生活的方便轻松。例如,能买到一杯咖啡,就无需自己煮一杯;能到外面餐馆饱餐一顿就不用费力在家做饭。
作为普通工薪阶层的一些人而言,可能对这种消费方式不能苟同,认为这实在不值得。他们会选择去上海迪斯尼游玩作为对孩子考双百的奖励,并且会到超市买好能带进去的食品,而很少选择在乐园内选择小贵的套餐吃,也不会去买一把一百八的小雨伞去遮挡蒙蒙细雨。
他们认为钱对应的就是日用必需品,孩子的课外辅导费,以及将来老人的治疗费。他们通常会选择花费自己的精力而不是花费口袋里的钱去完成一件事,宁愿多跑上几里路而不是选择打的,宁愿自己打扫房间而不愿请保洁。钱,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需要不断加加加的数字,数字越大他们心中就越会踏实。
而对于一些有钱一族而言,钱不再是一个需要持续累加的数字,而是一件方便生活的工具。他们花钱买便捷,花钱买舒适,花钱买体验。因为钱多,生活无忧,他们可以像水中的鱼儿自由畅游在这个世界上,不会为五斗米折断了腰。名包名鞋豪车豪宅已是标配,国内国外全世界皆有他们的足迹。无论是祖荫赋予还是自身努力赚得的钱滋养着他们,使他们不受钱的羁绊而舒适地生活着,享受着。
还有一类人,他们忙时会不动声色地完成一笔生意,闲时会细细品味茶的芬香,或安静读书,或挥毫泼墨。时间在他们周围缓缓流动,与北京早上七八点地铁站的仓皇截然相反。从容淡定地赚钱是他们的姿态。
钱,对他们而言,不再是需要累加的数字,也不再是生活便利的必要工具。相反,如果说钱,对工薪阶层而言是重如泰山,对有钱一族而言是轻如鸿毛的话,那么对这类人而言,钱就是空气,已与他们融为一体。钱的变多变少甚少能够牵动他们的神经,花钱买便利也不是他们甚为关心的事儿,因为他们的生活大都至简。
所以,这世上早已按照钱这一标准对人进行了分类,什么上流社会,中产阶级,草根一族。被划分为最低一层的也无需生气,因为,没有钱,日子还是会过下去,快乐也不会因为没钱而消失不见。而且,确实有研究显示,金钱与幸福感的联系并不大。
那是不是说,你可以视金钱如粪土了?可以,前提是你真得可以有钱给你“视”。上述的第三类人真的可以视金钱为无物,因为已经拥有和内化。即使失去,也会凭借自身能力再次拥有。
你也不要觉得上述第二类人是土豪,几万元买个小包就是脑袋瓜被电梯门夹了,根本不值得。买什么不是问题,能买什么才是关键。你纠结的“值不值”,其实不是物有所值的问题,而是你的购买力问题,是你的可选择力问题。
当你对所售物品或者服务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大呼不值时,其实意味着你购买力不高、能选择的机会有限。高的购买力指得是你有能力购买除去物品本身使用价值之外的所有附加值;低的购买力,说白了,就是没钱。你可以把饮料瓶作为插花用的瓶而无需再花一分钱,这与花大价钱买一漂亮花瓶是一样的用途,都是用来插花嘛。可是,后者的美学熏陶和艺术欣赏你是得不到了。
有人说,人要知足,钱够用就行。这样的话足以安慰在生活中总是退而求其次的人。这个太贵,那就买那个便宜的,反正也差不了多少。其实,他不知道,钱的多与少、够用不够用只是表面的量化工具,深藏于内的则是你是否具备赚钱的能力。钱够用就行,或者钱越多越好,这只是生活态度,而不是生活能力。当这种能力不高时,你要么因为缺钱而被金钱所奴役,要么因为钱欲太盛认钱作父而被金钱奴役。当这种能力很高时,你就会是金钱的主人,让它为你所用,而非为它所累。当主人的最高境界则是你可以挥挥手不带走“一丝云彩”,它却依旧不离不弃。
芸芸众生中的你属于哪一类?当你凡事都会考虑“这不值”时,有没有想到是时候去加大自己对金钱的真正欲望,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做一个钱小主,而不是钱小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