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朝起夕拾,一天24小时车水龙门,每个地方每天停驻的人都会不同,有的是短暂路过,有的是特意经过,而有的人则是固定驻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地方都用时间沉淀了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故事。看似名不经传的地方,往往都会有着令人回味的感动记忆,而每个故事的发生都是由人和事交织熔合而成的。
“一口述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句话说的就是皮影。随着现代众多娱乐载体的出现,皮影戏也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灯影交错和琴声相和的空间,现在的皮影艺术显得分外的落寞,和其他处于消亡的民间艺术一样陷入发展困局。不仅如此,市场的低迷,也导致了继承人缺失。
图源:来自网络
坚守还是放弃?对很多技艺传承者来说,一直都不是选择题,而是一到主观题,它的答案是对民俗文化的信仰和热爱!
在咸阳礼泉县,有这么一代人坚持着传承这件事。如果你有幸来到这个地方,你肯定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每到夜幕降临时,他们就会在家门口搭好戏台。闹台一打,总会吸引一些观众,这些观众大都是小孩子和老人。虽然面对都是懵懂不知的孩童们和步履蹒跚的老人,他们也照样认真的表演也吟唱。每到精彩处,老人们会时不时的帮腔唱两句,大多数时候,小孩子们都会充满好奇心对着那块幕布探头探脑。
在我们父辈的那一代,看皮影的受众人群不亚于如今明星开演唱会。固定的时候,在村口摆好戏台,就会引得人们欣然向往,等到时间一到,鼓声噪起,不用怀疑,必定是人山人海。无论到那个村,必然都是相同的场景和待遇。现在,年轻人对皮影越来越陌生。
不仅如此,对很多继承皮影文化的人来说,那种被忽视的痛才是最让人难受的。以前看皮影是因为对表演的故事和演唱方式的喜欢,可是现在,很多人邀请皮影戏进行表演是因为红白丧事图热闹。况且,因为这样得到的演出费,还不够糊口的。一旦当生计和信仰相撞,总会有人受不住痛而离开。就像电影《百鸟朝凤》中的那些师兄们一样,可也有人如剧中的吴天明一样。
图源:来自网络
礼泉张国政就是如此。
1923年,张国政出生在礼泉,当时家中可谓是书香门第,等到他10岁的时候,因为家庭中落,逐渐萧条,庄稼没有收成,所以他就早早的辍学外出学艺,当时的皮影兴盛可谓是门庭若市,对于学艺的人也是要求严苛,他自打进入戏班之后,期间很少回家,总是赶完这个村就会立刻奔向下一个村。之后他就和三个同好之人,组成了一个戏班,开始自己接伙计,赶场表演。
关于故事的选编,都是他自己从文献里面一笔一划的抄下来的,其中都是以历史剧为主,《三国》、《建文帝出家》等历史戏剧都是他偏爱的。利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来表演故事,皮影戏这门民间艺术糅合了音乐、美术、文学甚至物理等多门知识,而要做到精通皮影戏,一人独挑大梁,背后的文学造诣则是关键。如果你不懂历史,不了解剧本,不知道人物性格,是无法表演一场精彩的皮影戏的。
每当张国政碰到不清楚的地方,他总会去寻求他人的帮助,或者自己去查阅典籍找寻资料,丰富知识和内容。那个时候,皮影不仅是他谋生的技能,也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随着他的四个儿子的出世、长大、成人,他也见证了皮影从兴盛到凋零的过程。作为一位老匠人,面对它的消逝一直没有放弃,他带着自己的孩子和徒弟们,依然为人们提供表演,一样的内容和形式,只是对象变了,变成了只针对老人。虽然工资微薄,但成全了他对皮影的热爱。
图源:来自网络
其实,说起皮影,其中是有很多学问的。雕刻,印染上色等等都需要对人物、细节等各方面进行考量。目前很难找到这样技艺精湛的制作者。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变得举步维艰,好在现在国家已经将保护名宿文化列入了规划,让传承者们看到了希望。
时间的好处是可以沉淀美好,小的时候,我们总在灯影交错的幕布上面体验快乐,徜徉在英雄的故事中,这样童年繁星点缀,让人记忆留香。同样的也希望未来,自己的后代们也能如此。
皮影民俗需要有人来保护和传承!
———— / END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