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评判一段乐曲的优劣,首先你要在了解的基础上,才会减少错判或者偏移的几率,人声就更不用说了,特色,细腻度,真实度,情感的表现,只要你足够熟悉,这些就是一耳朵的事。
在下结论之前,我们首先来聊一聊校长的声音特色,以及这首歌是在哪个阶段产生的?
校长的声音特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就是80后早中期,也就是82年到88年这样子,又以84年到,85年为最,这段时间他的声音特色是极为纯美,被誉为天籁之音;个人感觉也是略微青涩,第2阶段就在 90后,也就在89年到97年之间,这一段时间他的声音纯净感逐渐就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沧桑感和厚实感,显得非常大气而广阔,醇正;唱腔技巧水准更高。第3个阶段就是2000年之后了,他的声音不再纯美,变得沙哑,高亢,略浊,颗粒感,带着深深苍凉感,听过他《披着羊皮的狼》的人应该深深感受得到
那么这一首爱在深秋是在84年推出的,他的声音特色应该是哪一样的?
下面就说a和B的声音系统给人的感觉表现: A声音宽广醇和,感觉乐有扩张,稍带粘稠感,韵味是很好的,耐听,但是那个纯美感,纯正度就打了折扣,这种特色更符合他90年代的感觉,那么这就有点偏离真实了。 B细腻,纯美,带一点青涩,正是他80年代的中期的声音特点,系统的缺点是微显单薄哈,A缺一点活力年轻感比较老成,这个放在演绎90年代他的歌的话,估计要赢的,这个声音表现是偏暗厚了一点。更喜欢宽松耐听的人,会更喜欢a,像我们这种追求真实感的,就会偏好B了
语言达不到的地方,文字能达到;文字触及不到的地方,音乐可以触及。音乐声音是最直观的感受,不像文字,还要经过思想,想像去发酵,音乐带来的共鸣感是最直接的,电光火石般直达灵魂,你喜欢的那种声音,只要一响起,立马就能把你带入情景,怎么听都是喜欢的,与音乐相比较,文字的表现就逊色得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