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年轻时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
他为秦吞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巨大贡献。
01、出身贫寒,不甘平庸
战国末年,李斯生于汝南上蔡,李斯的家庭条件比较贫困,因此他一直想着要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
他从小就努力学习,长大之后,凭着自己的能力在当地获得一个小官职。
李斯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他觉得做一个小吏,碌碌无为,不是他想要的,但是苦于没有出路。
有一次,李斯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瘦瘦弱弱的,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
但他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
于是,李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同是老鼠,但是因为生活环境不同,担子的大小有如此大的差别。
人生更是如此,生活环境不同,人表现的气质和性格不一样,人生收获也不同。
李斯下定决心要摆脱当前平庸的生活,寻找一个更大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抱负。
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实现梦想,李斯在辞去小吏的工作后,告别妻儿,开始在各国之间游学。
02、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
李斯一番辗转来到齐国,他听说荀子学识渊博,就拜在荀子门下学习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曾经三度出任稷下学宫的祭酒,足以和孔孟比肩的大儒,他的弟子中更是有许多成为先秦诸子。
荀子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他把道家、法家、墨家的一些理论融入到儒家学问之中,摒弃了迂腐的言论,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帝王之术”。
很多人都投到他门下,争相做他的学生,他的弟子遍天下,有豪门贵族,也有寒门学子。
由于荀子学生很多,李斯刚来的时候荀子没有亲自上课,都是由弟子代他授课,让李斯很失望。
终于有一天荀子亲自授课,荀子学问果然博大精深,他引经据典,触类旁通,他的讲学深深吸引了李斯。
李斯抓住机会向老师发问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让荀子刮目相看。
荀子见李斯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很喜欢他,倾囊相授。李斯如饥似渴学习,他经常和老师探讨问题,荀子一一为他破解。
在这里李斯遇到了同门师兄韩非子,韩非子学识渊博,让李斯很佩服,两人情投意合。
韩非是韩国皇室公子,饱读王室内私藏典籍,从小在王宫长大,耳濡墨染第一手国际政治信息,对于高层政治,一直就是亲密的接触。
和韩非的交流,李斯知道了什么叫天才,什么是贵族视角,什么是政局中人。
韩非对于各国历代君主政治得失,各国名臣施政方略,都有极为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让李斯受益匪浅。
03、去秦国,初为吕不韦门客
李斯学完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
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发现楚国虽然是自己的老家,但是楚王没有成就大业的能力。
其他几个国家又比较弱,而强大的秦国更重视法家学问,自己更容易学以致用,所以李斯毫不犹豫就来到了秦国。
李斯来到秦国之后,当时秦王嬴政之下权力最大的是吕不韦,他决定投奔吕不韦门下做一个门客。
但是吕不韦门客众多,个个满腹经纶,声名赫赫,李斯籍籍无名想要见到吕不韦很不容易。
有些人等在吕不韦门口已经四年了,还没有能够进李斯家大门。
李斯突然有些迷惘,难道自己也要和他们一样,把时间用来等待吗?
为了见到吕不韦,李斯倾家荡产,把自个老家的地和牛都卖了,靠这些钱来结识人脉,认识了一个叫做郑国的人。
他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师,和吕不韦很熟悉,李斯希望能够接住他的关系结识禄吕不韦。
有一天,正当李斯倍感失望想离开时,他遇到了郑国,郑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郑国这次来,就是为了见相国,是为献策,为秦国修渠。因为是旧相识,郑国可以让李斯假装成自己的仆从一同进入相府。
后来,李斯依靠着荀子门徒的身份获得了吕不韦的赏识,在吕不韦麾下当一个普通的门客。
李斯抓住机会向吕不韦献策,李斯提出了三千士人合力著书的建议,扬言此书即成,遗泽后世,历经百年,相国之名也必高垂不休。
吕不韦被李斯煽动,坐立不安,豪情万丈。在商讨中,不自然地就答应了李斯的建议,并为书取名《吕氏春秋》。
李斯出色的表现逐渐让吕不韦发现自己麾下有一个颇具能力的门客,于是得到吕不韦的看重。
吕不韦把李斯推荐到秦国王宫当差,如此一来,终于让李斯等到上位的机会!
04、劝说秦王一统天下
刚开始李斯在王宫见到秦王,经常向秦王表达自己的政见,逐渐被秦王熟知,但是也没有重用。
一次,李斯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
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
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李斯建议秦始皇赶快抓紧时间蚕食其他六国,加速六国的灭亡步伐!
李斯建议让秦王安排专人以金银财宝和美人等方式去收买六国的大臣和名士。
只要收买成功,还能离间六国君臣的关系,如果不愿意被收买的,直接武力解决。
李斯又向他提出先灭掉最弱小的韩国,同时恐吓其他国家的策略,李斯受到了嬴政的赏识,并将他提拔为了长史。
05、上书谏逐客书
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
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
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
他们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
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自知无可奈何,只能带着妻儿回家,谁知刚出城,就被拦下。看着坐在被驱逐城外的人,李斯思前想后,写下了《谏逐客书》。
他说:“群臣建议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
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
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
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
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李斯《谏逐客书》让秦王嬴政意识到自己未来是要统一天下的,如果驱逐六国客卿,会让秦国的统一之路更加困难。
秦王嬴政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06、营救郑国,报答知遇之恩
作为新任廷尉,李斯开始营救因间谍罪落狱的郑国,李斯决定亲自再审郑国间谍一案。
李斯环顾宫殿,但见数十位高官显贵、王国精英,共聚一殿之内,组成了强大的陪审团阵容。
这样的大场面,李斯非但不怵反而如鱼得水般的兴奋。
李斯凝神片刻,说道:郑国为韩国作间,来秦献修关中水渠之计,实欲罢劳我秦,息秦伐韩之意,其罪已载入爰中。
说完转向郑国,厉声问道:郑国,汝可服罪?郑国答道:“始吾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李斯说:“郑国是不会自己承认错误,要判定郑国之罪,必须有证据,证明他是间谍。”
李斯传来的人证,多为郑国的老部下。十年来,他们和郑国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友情深厚非寻常能比,见郑国惨状,皆是伤感流涕。
而在这些人证的口中,郑国不但不象个间谍,反而称得上是一个模范.官吏。
郑国既精水利又懂管理,爱惜民夫,体恤下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怕危险,亲力亲为……”
趁众人意外之时,李斯再道:纵观郑国十年来的所作所为,李斯不由想到,如不是他作间在先,实在能称得上是忠正良臣。
大秦举国,官吏过万如郑国这般杰出者,不可多得也。”
秦王听了证人和李斯的话深感郑国是个人才,而且他治水非常尽心,决定放了郑国。
他说:“郑国初为韩作间,然入秦以来为秦谋利。先王立法,非以刑罚为乐,为安定百姓、取利国家也。
今倘杀郑国,不过举手之劳,有何益哉!杀郑国为小,兴关中水渠为大。
今郑国虽有大逆在前寡人念其治水有功,人才难得,特赦之,使续修关中水渠,为万世利。”
在李斯的努力下,嬴政赦免郑国,郑国于是重返关中继续修渠。后来那条水渠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郑国渠。
李斯以一人之力,挽救了整个外客集团的命运,李斯也成为外客集团的旗帜人物和精神领袖。
07、离间加武力,化解合纵联盟
秦王嬴在李斯一再鼓动下,终于下决心吞并六国,李斯建议秦王先想方设法离间诸侯国君臣,然后运用武力由弱到强各个击破消灭诸侯。
得到秦王支持,李斯选择一些国内优秀的谋士,命令他们带着各种金银珠宝去贿赂六国国内举足轻重的大臣。
这样可以离间六国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人心浮动,还可以利用这些收受贿赂的权臣,去给各个君主洗脑,从而能够一网打尽。
当然也有两袖清风的权臣拒不接受秦国的贿赂,甚至还想向君主进言要联合六国,防备秦国不断壮大的势力。
李斯对于这些不愿意收受贿赂的权臣设法除掉,他私底下培养众多营业能力优秀的刺客去刺杀不听话的权臣。
各国国内最后的支柱都成为秦国的刀下亡魂,土崩瓦解的六国已经是秦国的囊中之物。
最后,李斯建议秦王派遣兵强马壮的军队前往边境驻扎,让周围各国产生强大的压迫感,使他们的君主自乱阵脚。
在这样一系列操作之下,让原本就在走下坡路的六国实力更加衰弱,秦始皇终于在李斯的帮助下一统天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自己成为第一位皇帝,史称秦始皇!
08、助秦王,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在秦统一天下后,李斯被任命为丞相,终于迎来了一展宏图的政治舞台,李斯帮秦始皇出谋划策,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1)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
周统一以后,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
李斯建议赢政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乡,归中央直接统辖,官吏由中央任免。
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分职国家大事。这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
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秦帝国统一后,由于过去各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这个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
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亲自主持这一工作。
他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
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
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
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
(3)统一度量衡
是秦朝建立后,为了不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统一起来。
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
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
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
为了有效地统一制式、划一器具,李斯又从制度上和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证度量衡的精确实施。
这是秦王统一中国,李斯位居丞相之后的又一功绩。
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生活当中依然还有它的身影。
(4)统一货币,使用半两钱
公元前210年,李斯又向秦始皇上了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统一货币。
在李斯的主持下,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
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
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等。
李斯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
(5)修筑驰道,使车同轨
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李斯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
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在全国展开。
李斯以京师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
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50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
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
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
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
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
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此保证车辆的畅行无阻。
以上诸多措施是李斯的一大创举,他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09、建议焚书,留下诟病
李斯智慧过人,深谋远虑,秦帝国一统天下,他功不可没。
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李斯也有许多过失,他晚年的一些行为使他成为历史上一个罪人。
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建议秦始皇派人把和六国有关联的历史书籍、诗歌、百家著作全部烧掉。
李斯建议焚书的原因是希望秦朝只用一种政治思想,他认为其他多余思想是祸国殃民的东西,不应该保留。
他怕这些人看了那些书,思想碰撞后产生什么想法,否定以法家为基础的治国方针,产生造反。
这样一把大火把诸子百家的书籍烧光,毁了几千年文化,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而李斯的这个建议让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思想为主流,其他都是非主流,对秦朝后世2000多年都是一种思想固化的影响!
10、出于嫉妒,害死韩非子
公元236年,李斯奉秦王之命,来到韩国进行劝降,在这里,李斯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同门韩非。
李斯出身平平,而韩非却是韩国贵族,然韩非满腹才华却在韩国得不到重用。
李斯便将韩非所著《孤愤》《五蠹》等篇带回秦国,韩非作为法家集大成者,其才华自然非常受秦王的赏识。
韩非出使秦国来,期望为韩国争取时间,来到秦国后,韩非受到了秦王的赏识,这也使李斯开始感受到来自韩非的威胁。
后来韩非上《存韩》一书,批判李斯与曾破燕赵韩五国合纵的姚栗,直言他们所做实为中饱私囊而已。至此李斯正式与韩非对立。
同门多年,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为了不让秦王被韩非所影响,他联合姚栗上奏秦王,陈述利害。
李斯说韩非来秦只是为了保住韩国,为了韩国的利益行事。秦王听信了李斯的言论,将韩非打进监牢,逼其服毒自杀。
排除了危及自己的韩非后,李斯的权力之路便再无阻碍,随李斯步步为营,成为秦国丞相,到达了他人生的巅峰时期。
11、贪图权力,害死扶苏立胡亥
秦始皇第五次大规模出巡途中,突然染上恶疾去世,当时知道秦始皇去世消息的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和几个内宦。
秦始皇的遗诏是要远在北方边疆抗击匈奴的扶苏公子继承大统,扶苏公子在各方面的能力也确实符合成为一位帝王的要求。
不过李斯本人更加偏向儒家,如果扶苏成为下一任皇帝,或许会采用法儒并重的方式治国。
赵高很清楚人性的弱点,只是一句“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就改变了李斯的想法。
李斯和扶苏则不太熟,和扶苏关系最好的是大将军蒙恬,扶苏做了皇帝,宰相也会让蒙恬去做,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
于是李斯和赵高两人私自篡改秦始皇的诏书,捏造扶苏不孝、蒙恬不忠,并要求他们自杀的命令,又伪造立胡亥为太子并继位。
扶苏由于本身过于崇拜秦始皇,接到诏书后在“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的封建思想支配下,自杀而死。
而蒙恬则怀疑这是一个诡计,不愿意自杀,后来被捕入狱,在狱中被迫服毒而死。
12、遭受赵高诬陷,被灭三族
李斯本以为能够控制住看起来不太聪明的胡亥,结果想不到这人就是个没脑子,只会对赵高言听计从。
而没有了君王的信任,即使是一人之下的丞相,也只能成为一个“虚位”而没有任何权力。
当时的胡亥为了修建阿房宫,大量征发徭役,人民苦不堪言。
李斯感觉自己作为丞相需要劝说胡亥走向正确的道路上,和当时的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一起上书。
可当时的胡亥正与宫女寻欢作乐,看到李斯他们后十分恼怒,就把他们逮捕入狱了。
狱中的李斯也多次上书,不过都被赵高扣留,除此之外赵高还在胡亥面前构陷李斯一家谋反。
年岁已高的李斯受不了严刑拷打,只好被迫承认造反,之后被夷三族。
李斯为巩固刚刚建立的秦帝国的李斯散文现传四篇,计为《谏逐客书》、《论督责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
其中作于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的《谏逐客书》,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可叹李斯才华横溢,从小吏成为秦国名相,一路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一个个强大的政敌,也为秦帝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他却输给了自己,是他贪婪之心,一念之差选错接班人,导致秦朝短命而亡,他成了千古罪人,也害死了自己和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