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是由导演李.昂克里奇导演的一部动漫电影。
一、关于李.昂克里奇
李·昂克里奇(Lee Unkrich),1967年8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动画导演。他凭借《寻梦环游记》获得第45届动画安妮奖最佳动画导演奖。
2009年9月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获取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颁发的终身成就金狮奖。2018年,因执导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获得第45届动画安妮奖最佳动画导演奖。
他的主要作品有:
《玩具总动员3》(2010)
《海底总动员》(2003)
《怪物公司》(2001)
《玩具总动员2》(1999)
《寻梦环游记》(2017)
其创作作品多为动画,内容充实,富有哲理,观后令人对相应动画所表现出来的主题产生沉沉思考。
二、《寻梦环游记》中浪漫的生死观
该片的灵感源于墨西哥亡灵节,讲述了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乐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斓的神秘世界开启了一段奇妙冒险旅程的故事。该片于2017年11月22日在美国上映,2017年11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一个鞋匠家庭出身的12岁墨西哥小男孩米格,自幼有一个音乐梦,但音乐却是被家庭所禁止的,他们认为自己被音乐诅咒了。在米格秘密追寻音乐梦时,因为触碰了一把吉他而踏上了亡灵土地。每年的亡灵节日,逝去的家人都会返回人间与亲人团聚,但从来还没有人去到过亡灵的世界。米格被多彩绚丽的亡灵世界所震撼,而更令他的惊喜的是,他重逢了失去的母亲和祖辈们,一家人要想办法将米格重新送回人间。
这部作品的文化背景是墨西哥文化。墨西哥人认为人死之后并不会真的消失,进而·一无所有,他们认为,逝者的灵魂会去到另一个世界,在那里过着与人间相同的生活,并且,每年会有那么一个特殊的日子,叫做亡灵节,这天逝去的人们是可以跨过花瓣搭建的桥梁进入人类世界来看望自己的亲人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亡灵都有资格回来,能够回来的亡灵必须是被在世的人供奉,并且,亡灵世界的每一个亡灵想要存在就必需要被在世的亲人记得,若人界没有人记得这个亡灵,他就会面对所谓的“终极死亡”,即从亡灵世界消失,从此世界上再也不会存在这个亡灵。
这无疑是一种极其浪漫的生死观,中国人向来讳言生死,在最本土的生死观中,我们认为人死了之后就会变成鬼,这鬼并不会再参与人间的一切,如若死去之人的亡灵现身于阳世,那么这就是不祥,正所谓“人鬼殊途”。当佛教传入中国并浸润进中国文化当中时,我们相信了这世间存在着“轮回”这样的事物,虽说我们对于亡灵的看法稍微宽松了些许,认为我们身体里此刻安住的这个灵魂曾经也是一个亡灵,但毕竟我们未曾设立或者说极少设立一个诸如亡灵节的日子来延请过去的逝者来家中做客。墨西哥文化对于生死的认识在我看来宽松于中华文化对于生死的认识,他们没有将生死的界限看的得那样不可逾越。我欣赏其中关于亡灵存在抑或是现实世界人存在的那个必要条件——你还被别人记得,细细想来,我们很多情况下都是生活在别人的记忆当中的,原因很简单: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如果脱离了集体,退化的可能并非物质层面的生存能力,而是作为一个人的精神规范。
这部影片想告诉我们的,或者说我从其中看到的,我觉得就是对于家人的一种热爱,对于自己理想的一种不懈追求。若没有对于音乐的不懈追求,小男孩格米不会去触碰“歌神”德拉库斯的吉他,也就不会因此而去往亡灵世界。若没有对于家人的热爱,那么我想小男孩也不会拒绝曾曾奶奶一开始的祝福而留下来去找自己的曾曾祖父。小男孩对于家人的热爱令我们感动,他对于音乐梦想的不屑追求令走在逐梦路上的我们无限汗颜,这部影片所展示的不同于中华文化生死关的那种生死观也令我们深思不已,它是一部好电影。
三.我的观影观
反观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影视业,中国影视业总显得萎靡不振,近几年几乎没什么寓意深刻、制作精良的影片,所有影片似乎都在粉饰太平。因此,对于中国的影视作品,我反而觉得一些比较具有年代感的影片更具有观看价值。我喜欢的电影需要具有以下特点:寓意深刻,贴近生活,制作精良。至于是否有明星参与则无所谓,因为如果这个影片足以称得上是一部好影片,那么,这个影片中的演员都可以称作是明星。
印度,这个在军事和社会发展方面老是嘲讽中国的国家,其影视片却值得称赞,我觉得,中国影视家以及国家负责影视这方面的部门应该向印度学习。
四.我对这门课的建议
这门课的实质就是一个欣赏课,学生通过欣赏影片来得到一些关于电影乃至于人生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老师应当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把影视作品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在影片观看结束后做一个简短精练的总结即可。教学是一个互相成长的过程,增强默契度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