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04-07

2021-04-07

作者: 王木木_0311 | 来源:发表于2021-04-07 22:21 被阅读0次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从头养育我们自己的过程,好好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每一点每一滴,是让咱们自己的生命活出完整的最好机会,我们唯有努力成长,才能更好的支持和陪伴孩子活成他自己。

如何从出生开始培养孩子的好性格?最重要的,是做到两点:

第一,对孩子的需求,快速做出反应。

从孩子出生起,只要孩子哭了,马上去观察孩子,体察他的需求:是尿裤湿透了?是饿了?是困了?是想要人陪伴了?

尿裤湿了,马上更换,让孩子感觉到新尿裤的干爽舒适;饿了,马上抱起来喂奶;困了,轻柔地安抚他入睡;想要人陪伴了,就陪在一边,哄哄他,和他“说话”。这样,孩子就特别容易心满意足。

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的需求要“延迟满足”,所以在婴儿期,总是让孩子哭上一会儿再去理他。这样做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负面性格,你很容易发现,孩子变成了一个所谓的“高需求宝宝”,特别爱哭闹,搞得大人疲惫不堪。

第二,和孩子在一起时,保持平稳情绪,温和愉悦地对待孩子。

在孩子刚刚出生的头几个月——当然之后也是一样,大人的情绪会明显地影响到孩子。一个情绪不稳的、急躁的、不耐烦的、粗暴的大人,很容易把原本很容易就心满意足的小婴儿,变成和大人一样急躁、不耐烦的小婴儿,而情绪平稳的大人,也会把安静、平和的状态传给孩子。

人们常说,初生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虽然这个说法现在也有诸多争论,但至少在一点上,这句话是形象的:孩子身上绝大部分社会性的东西,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思维方式、习惯,他如何与人沟通和建立关系,都是后天习得的。

孩子还具有天生的适应能力,他会本能地摸索和大人相处的方式,发现哭喊管用时,他会更多地用哭喊;发现愤怒管用时,他会更多地表现愤怒;发现执拗能让大人妥协,他会更加执拗;发现任性能达成目标,他会愈加任性。

这些方式,在孩子一两岁时,通常只是本能的尝试,并非有意为之,如果大人能准确识别孩子这些表现的动机,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这些尝试通常都不会演变成日后那些令大人烦恼无比的“个性”,可惜,很多大人都不能很好地做到。

孩子还会反抗。当大人忽视他的意愿,强迫他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时,孩子会“我不要”,表现得“不乖”“不听话”,而大人,常常用更忽视孩子意愿、更具强迫性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反抗——命令、呵斥、打骂、惩罚。

而不幸的是,这些方式,都是消极的教养方式,它们唯一的“建设性”作用,就是让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这种互相对抗的模式固定下来,成为之后若干年中亲子之间的稳固模式:一方不断要求,一方坚决不改。大人无奈地认为孩子天生如此,而孩子也从此拒绝在自己的成长上,和父母达成良性的合作关系。

如果你希望孩子的性格中多一些更积极的因素,少一些自卑、胆小、暴躁等负面因素,就从尝试改变自己、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背景开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4-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up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