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知识分子(包括诸如作家、诗人、学者与艺术家等)的“世俗化”以及他们在面对磅礴的消费主义、资本和多样的市场与大众娱乐时,曾经对其的要求或评价标准似乎却依旧未出现很大的改变。
一方面,他们被置于已经消逝的“神坛”上但仍被要求承担起责任和义务;
另一方面,当他们向下看的时候却发现前面早已经空空无也,当他们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大众娱乐与消费社会时,往往发现自己原本的一套语言已经难以展开有成效的对话。
在这一零落的现状中,实用、有利和如何成功成为主流,一不小心知识分子也便落入其中,成为其牌面。
人们想象或是希望文学会是自由且独立的,因其无用而有趣和极具可能性。而“余华”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与文学相关联的符号,依旧为许多人所念兹在兹。
最终他也出现在这场汹涌的浪潮之中,让人们在诧异中感受到荒诞的现实。
但在这些批评之外,文学与资本的互动会生发出怎样的震动或“火花”,仍然可以是一件令人好奇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