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哈利·波特》其实“很黄很暴力”?

《哈利·波特》其实“很黄很暴力”?

作者: 深度恍惚 | 来源:发表于2016-05-24 15:50 被阅读227次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总票房超过77亿美元,全球最大卖电影,让作者罗琳女士 (Joanne Kathleen Rowling) 身价暴涨到10亿英镑。不过,坊间一直传言它其实利用了潜意识操控(subliminal manipulation) 影响大家对它的观感。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先来看几张剧照。

电影中看到的:

网友解密版:

再来,电影中看到的:

网友解密版:

电影中看到的:

网友解密版:

电影中看到的:

网友解密版(请注意右方光亮处):

海报:

网友解密版:

海报:

网友解密版:

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姑且先当以上所说的都是真的,《哈利·波特》中真的处处隐藏了SEX(性)这个字眼。但是,《哈利·波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要从一个心理学知识讲起。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层级:意识 (conscious),前意识 (preconscious),潜意识 (subconscious)。

如果一些心理活动 (mental activities) 是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比如说看到红灯,然后知道不能过马路了),这些心理活动就存在于我们意识的层面。

如果一些心理活动,我们当下并没有觉察,但却能够容易地想起来,这些活动就存在于前意识层面,比如说昨天晚上吃了什么。

如果一些心理活动不被我们感知,但又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它们则存在于潜意识的层面。比如说我们年纪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吃鱼蛋导致生病了,之后我们虽然把这件事情忘了,但我们从此变得讨厌吃鱼蛋,那就是吃鱼蛋导致生病的这个不被我们感知的潜意识的认知影响了我们有意识的行为。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认为,人的意识就如露出来的冰山的一角,只占很小的部分,大部分是处在海面下的无意识/潜意识状态。而这大部分的潜意识,却影响着我们的想法与行为。

大家可能都知道,人的感知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的声音都不能被人的意识感知到。如果一些图片很快地闪过(比如说0.0001秒),又或者一些文字很隐秘地出现在图片的某个角落(比如《哈利·波特》),我们就看不清图片和文字的内容,也意识不到自己看过这些图片和文字。这些不能被人的意识所感知声音、图片和文字就是所谓的潜意识信息 (subliminal message)。

但是,虽然我们意识上不能觉察到自己听到过这些声音,或者看到过这些图片或文字,我们的潜意识却能感知到,然后这些信息就有可能在潜意识的层面影响我们有意识的行为。潜意识操控就利用了人的意识的局限性,直接跟潜意识沟通。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哈利·波特》要不断地使用“性”这个潜意识信息呢?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潜意识接收到“性”这个信息的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产生生理激动和兴奋的情感,然后我们的意识就会把些反应跟所看的电影联系起来,认为是电影让我们产生这些反应,并且会把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归因于电影拍得太好,情节太引人入胜。可以说,在电影中处处隐藏“性”这个信息,是个简单粗暴的想要引起大家的感情反应的手法。

而且,当我们产生生理激动和兴奋的情感,我们会变得没有那么理性和吹毛求疵,从而减少对电影的挑剔和批判性思考,也就更容易盲目地喜欢上这部电影。

Jon Krosnick(原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现斯坦福大学教授)曾在1992年做过一个实验,让实验参与者判断照片中的陌生人是不是一个可爱和友善的人。每张照片出现前,都会有一些不能被意识察觉的正面(笑脸)或者负面(怪兽)的图片快速闪过。虽然这些正面/负面的图片不能被实验参与者感知,但这些信息却被实验参与者的潜意识捕捉道路,并且影响了实验参与者的判断。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陌生人的照片出现之前,闪过的图片是一张笑脸,实验参与者更可能认为这个陌生人是一个可爱和友善的人。

Arne Öhman和Joaquim Soares 1994年的实验还发现,如果让画有蜘蛛、蛇等让人恐惧的图片快速闪过,即使实验参与者意识上无法觉察到这些图片在他们面前闪过,他们也会产生“害怕”这种情绪相应的生理和情感反应。

其实,不仅仅是《哈利·波特》,好莱坞不少电影都被指使用了潜意识操控,比如美国1973年的恐怖片《驱魔人》(The Exorcist)。坊间也一直传说这部电影大量的使用了潜意识信息,增加人的恐惧感。比如,电影的音轨里巧妙地混合了被屠宰的猪只的惊恐尖叫,以及蜜蜂的嗡嗡声。一些恐怖的脸部图片也飞快地在电影闪过。

据说,很多观众们看了电影后出现了眩晕,恶心呕吐的症状。放映城市的医院也处理了不少了昏厥,歇斯底里和出现幻觉的病人。

迪士尼动画片《狮子王》也曾经被质疑影片中暗搓搓地出现“SEX”的字样,不过后来迪士尼解释说影片中出现的字样是“SFX”, “Special Effects”(视觉特效)的缩写。

不过,话说回来,因为潜意识信息本身就是要做成不被人觉察的,所以《哈利·波特》的那些海报啊,剧照啊,根本不可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它真的利用潜意识信息操控大家的情感。这件事情的真相,除了电影的制作团队,外人无从得知。端看大家是相信阴谋论多一点,还是觉得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所谓的网友解密都是牵强附会”多一点。小编这里只是借有关《哈利·波特》的争论,讲解一下和潜意识有关的心理知识。

References:

Krosnick, J.A.; Betz, A. L.; Jussim, L. J. & Lynn, A. R. (1992). Subliminal conditioning of attitudes. _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_18:152-62.

Öhman, Arne; Soares, Joaquim J. F. (1994). “Unconscious anxiety”: Phobic responses to maskedstimuli.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Vol 103(2),May 1994, 231-240.

相关文章

  • 《哈利·波特》其实“很黄很暴力”?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总票房超过77亿美元,全球最大卖电影,让作者罗琳女士 (Joanne ...

  • 很黄很暴力

    睡美人在城堡里沉睡了百年,等待王子解除魔法,和他一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百年后一位王子不辞万里来到沉睡的城堡,亲吻...

  • 陪你一起走过小学六年/D113(2021.11.5周五)

    这几天你很着迷于《哈利波特》: 中午在小饭桌午睡睡不着就读哈利波特; 晚饭听英语千读也开始连听带看哈利波特; 今天...

  • 《哈利波特死亡圣器》读后感

    我看了一本叫《哈利波特死亡圣器》的书,里面写了哈利波特用自己的勇气战胜了伏地魔,讲诉的很激烈。 哈利波特历尽重重困...

  • 2018-12-02

    总的来说,哈利波特是一个很善良的角色,伏地魔是一个,很阴险的角色,他俩在一起故事就更有意思了。大家都知道哈利波特的...

  • 《哈利.波特》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哈利.波特》之密室这本书,这本书读完后让我很感动。这本书的主人公哈利.波特,他智勇双全,不怕...

  • 小哈迷

    《哈利波特》离我很遥远。 那时上大学时,哈利波特就已经很有名了,很多同学追捧。看书看电影,一样不落。 但彼时的我对...

  • 一月总结

    1 电影 1.1 哈利波特系列:《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凤凰...

  • 我入迷了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前几页很无聊,越往后看越有趣。哈利·波特的年龄和我哥哥差不多。他跟...

  •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观后感

    今天我从手机上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部电影让我受益无穷,其中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哈利·波特他这个人也很勇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哈利·波特》其实“很黄很暴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uz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