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全国各地将迎来最短的白天、最长的黑夜。“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古人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的方式,测订出了冬至。
冬至不仅是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这天,古人或归家团聚,或祭祀祖先,或摆酒设宴,或互赠节物等,冬至的降临意味着一次人间盛典的到来。
《后汉书》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晋书》则云:“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颂,其仪亚于正旦。”可见古人对于冬至节日的重视。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飨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这是北宋《东京梦华录》描写汴京人过冬至节的情景。
古人信仰阴阳之说,四季的更替来源于阴阳的消长,相对于夏至的阳盛阴生,冬至则是阴阳交割、阴至顶峰,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农事终结,万物亡寂,生机禁闭。冬至过后,阳气开始复苏,封冻已久的天地正缓缓舒展身体,人间大地将重现勃勃生机。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古人认为鹿是山兽属阳,麋是水泽之兽而属阴,夏至阴生,故鹿感受阴气而解角,冬至阳生,故糜感阳气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开始流动并且温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时光匆匆,冬至不吃,更待何时。冬至这天,在北方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南方的赤豆粥、馄饨、汤圆也别有一番滋味。
民间从冬至这天起要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九”乃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消阳长、寒去暖来的过程,累至九次已到了头,历九九八十一天,便是寒气去尽、春意盎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