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因素让我意识到我的孩子需要被赏识、“被看见”,而不是被评价。
上周接大宝幼儿园放学时,老师和我说:泉泉的情绪控制能力需要加强,在家和孩子多看看这方面的绘本。这个问题就一直埋在我的心里。这周,正好参加了一个培训,介绍如何有效沟通。在培训中,提到了赞美的力量。
这让我想到自己很少夸赞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批评、说教居多。于是,我在互联网上搜索“赞美教育”。结果不仅有提倡赞美教育的,也搜出来了不少唱反调的,批判赞美教育,认为赞美和批评一样,都是对孩子的一种评价。对孩子来说应该让孩子“被看见”,提倡没有评价的沟通。不夸赞,只描述体验本身。
这种说法令我耳目一新。
确实,不论是批评还是赞美,都是一种评价。可评价就是一种贴标签的行为。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没有可比性,我们又要如何去进行比较呢?
我们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平静的对我们的体验进行描述,不加评论。
体验的描述似乎是最简单的,但往往是最强大的。事物的认知和相互认可远比那些荒谬的空洞的“赞美”重要得多。另一面,也比那些严厉而尖锐的批评有用得多。
体验的描述更可以创造出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让孩子可以不用辩解,只需单纯地回答自己的体验就可以了。
至此,我认识到,不评价的描述优于“赞美”和“批评”。这里的不评价的描述可以是描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也可以是做的不好的地方带给我的体验——都是针对孩子的做事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