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78445/364e70e7988e7da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8445/51c5eae9ac380131.jpg)
2022年第二季度(456月份),我阅读了7本书籍,在简书发表了7篇文章(其中一篇也在今日头条发表),参加了2个心理学沙龙及1个读书会(《爱的艺术》读书会)。
以下是我第二季度学习内容的直方图展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8445/6e689b4fb30f7142.jpg)
当我看到了自己展示的这个结果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当我的学习内容变得可量化、可视化后,我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具体做了些什么,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我是有做事情的。而在我把它们量化之前,我虽然做了很多的事情,可我却没有很强烈的感受,我甚至还会觉得自己什么事都没有做,觉得自己很没用,于是开始责备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一个月都在干嘛!
让自己的学习内容变得可量化、可视化,这很重要。因为可量化,能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了多少的事情;而可视化,可以让你更直观的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8445/2e724a8f8eaa7e58.jpg)
我第二季度的学习成果比第一季度要好。
首先,第二季度的内容输出比第一季度要多。第一季度我看完书后并没有写读后感,但是第二季度我写了《愿你慢慢长大》这本书的读后感,不仅如此,我还写了其他的文章。
其次,第二季度的阅读质量比第一季度要高。第一季度我深阅读的书籍只有《拥抱不完美》和《中国妇女生活史》这两本,其他的书籍我都是略读,并且对它们没有很深的感触,而没有很深的感触代表了要么对内容不感兴趣、要么就是没有读懂内容。但是,第二季度我阅读的7本书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8445/287148f31fa1be46.png)
第二季度虽然我只写了一篇读后感,但是写读后感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悟!
第一,写读后感的过程,是对书本的一次回顾。因为读后感写的是“对书中某一部分内容的感想”,所以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自然就需要“想起书中触动自己的地方”,这就使得我们对书本进行了一次回顾。
第二,写读后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读懂了这本书。因为只有想得明白,才能写得明白。如果想都想不明白,那自然也很难写得出来;如果自己都没有深刻的思想,那自然也写不出深度的感想。
第三,写读后感可以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有时候你确实对这本书有很深的感触,你也说得出你的感悟,但是你写不出来。因为说和写是很不一样的,说出来的内容它可以是零散的,东一片西一片;但写出来的内容它则是系统的,它将这些零散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保证了它们之间的连贯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8445/b4c47824e238f4cb.jpg)
2022年第二季度的学习成果,整体来说我感觉是很不错的。但有些地方是我感到不太满意的。
《女人的重建》这本书我从头到尾看完了,对这本书我也有自己的感想,但这个感想是停留在看这本书之前的。
在阅读这本书前,我在听书软件花了大概1个小时听完了这本书。听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这本书很好,很值得一看,便把它买了回来。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的心很着急,我不停的看、不停的看,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思考的时间,更不允许自己停下来。我只想早点看完,好对自己说:嘿,我看完这本书了。可那只是看完而已,并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甚至连浅记忆都没有。
在看这本书时,我脑子里还想着别的书,我想着赶紧看完这本书我就能看另一本了。这时,看这本书就像是在完成任务,这样让阅读变得很累。
这是我的问题,也是我需要做出改变的地方。以后看书的时候要静下心来,慢慢的看,不要着急,不要为了看书而看书。看了多少本的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书中有多少的内容能够被自己熟练的运用,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8445/5717826277cb7e8a.jpg)
希望下一个季度自己能成长得更好。我对下一个季度的自己的期待是:可以不用看很多的书,只要保证一个月能阅读一本就好,但是尽可能每周都写一篇文章。
下一个季度我看的书更多的会是:心理学的专业书籍。每个月看一本,如果有时间再看点别的书。晚上看书,礼拜写作。
愿一切如自己所愿。让自己在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