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学生,啥都不用操心,只管学习就行,那为什么还会学不好呢?
这个问题可不是个别现象,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
我的妹妹,还有不到两个月就高考,亲戚说她学习特别辛苦:每天早晨五点不到就起床,晚上十二点之后睡觉,周末上各种补习班,烧钱就跟烧纸一样。这么辛苦,再考不上个好大学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吧?一摸成绩出来了,300多分!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是哪儿有问题吗?
其实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端倪。妹妹不喜欢跟人交流,家里来客人也不喜欢主动打招呼,更别说跟家人深度交流了。平时就喜欢看漫画,学习的时候都要抽空看两眼,一点儿没有沉浸式学习的状态。效率低下的学习,不可能会有好成绩。
我自己从小学习不错,倒不是因为多刻苦,而是知道短时间的沉浸式学习远远优于心不在焉的刻苦。
上课的时候就用心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一节45分钟的课,时长还不足以让你坚持不下来。课后的反馈也非常重要,老师留的作业尽量在当天的自习课做完,可以加强学习效果。你发现没有?学霸都是会利用好在学校的时间,回到家中他们该玩就玩,不会一坐就是一晚上,考试每次都能占据榜上前几名的位置。
关于学生时代如何学习,并不是我想说的主要内容,我想说的,是可以用在学习上的方法,用一个经济学的词汇就是“沉没成本”,放在学习里,可以理解为“坚持”。
提到沉没成本,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那什么是打翻的牛奶呢?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情未来对他是不是有好处,同时也会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顽固的非理性的心理,称之为叫做沉没成本,也叫做协和效应。
关于协和效应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英法两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的超音速客机,叫做协和飞机。这种飞机的机身大、装饰豪华,而且速度特别快,其开发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单是设计一个引擎的成本可能就高达数亿元。可是项目刚开展不久,英法两国政府就发现了问题,这种机型的研发,那真的是非常的花钱,但这样的设计是否有市场,那还不知道。停止研发呢,也非常的可怕,因为一旦停止,那之前所有的投资都将付诸东流。到底是继续研发呢?还是停止往下投钱呢?项目就在纠结中不断前行,随着研发的工作越来越深入,他们其实就越无法作出停止研发的决定。协和飞机最终还是研究成功了,但是因为飞机有巨大的缺陷,比如说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等,以及运营成本实在是太高,不适合市场的竞争。最终,英法两国政府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有人就说了,那你就不能早点放弃吗?本来分明是可以减少这个损失的,虽然这个道理听上去很简单啊,可是事实的情况是,人们往往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工作前期的投入成本越大,那么对他后续的投入也就会越多。
这就能很好地解释赌徒的心态,因为投入越来越多,所以越不能放弃,最终倾家荡产。
沉没成本让一个人的不好行为越来越不受控,但利用好沉没成本,也能让人迅速成长。
我们可以定个短期的简单目标,比如每天读几章书、每天写500字。这些事情并不会耗费太多精力就可以完成,而且完成的过程不会让人产生痛苦。坚持几天之后,你会突然发现,你已经习惯了,突然某天不去完成计划反而觉得浑身不自在。这也是所谓七天养成习惯的来由。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制定一个可以完成的小计划是非常关键得第一步,只要你心无旁骛地坚持几天完成计划,这种行为渐渐就会变成自发行动。这时候可以考虑逐渐增加计划内容,慢慢培养一个好习惯。
沉没成本可为我们所用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你去商店买衣服,要怎么做才能得到最大优惠呢?如果直接跟店员讨价还价,人家可能压根不搭理你。这时候你可以尝试多跟服务员聊天,让她尽可能多地花时间在你身上,这时候你再跟服务员讲价,成功概率就大了很多。
再比如两个人结婚,举办隆重盛大的婚礼,投入了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婚后,如果闹别扭想要分手,很可能会觉得再办一次婚礼太麻烦,就不分手了。
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而良好的习惯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们可以轻易沉溺在恶习中不能自拔,也能拥有良好习惯越走越远,善于运用沉没成本,可以让我门无往不利。
未来还没来,未来已不远,你愿意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