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022552/bc6f7ce73aa7453f.png)
对肯定的渴求是人性中一种深层次的动力,不论达观还是狭隘,宏放还是猥琐,都有希望别人承认、赞美的强烈欲望。而被理解、被需要、被重视,也就成了每个人的刚需。
过犹不及,有些人为了满足这一刚需,竟特别在意起别人的评价来。有时候,别人一句无意的话,或一个无心的表情,都能让其揣摩良久。一致形成了以外在评价为参照物,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向的思维定势。然而悲催的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哪有那么多观众,只不过过于高估自己,过于自作多情,才把自己搞得整天惊魂不定,疲乏无度了。何必呢?
2016年6月25日,杂文家、《求是》杂志副主编朱铁志先生在单位地下车库自缢身亡,以此结束了癌症给他造成的巨大痛苦,在辞世遗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假如一个人活到弥留之际还不清楚自己是谁,还要靠外在的评价确认自己,做赞美者赞美的奴隶,做诋毁者诋毁的奴隶,不是非常可怜而又可悲的么?”“别人怎样想是别人的事,我决不想做这样可怜的人。”
但现实中毕竟确实存在着不少对人无端毁誉的现象,所以,面对毁誉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轻而易举地就做了他们的奴隶。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22552/f3f0dde6ffa0b51a.png)
面对赞美,切不可陶醉,更不要沾沾自喜、飘飘然。首先要明白,人家给予你的赞美,很可能是出于礼貌和客气,充其量是对你的一种希望,也就是希望你能成为那样的人而已。若不能保持清醒,就很有可能被这廉价的赞美所欺骗。
面对批评,尊重在先是必要的态度,不论对错,首先要把别人指出的错误与批评意见,正面理解为那是人家让你不犯或少犯这种错误的警示,这才是闻过则喜的胸怀。而若经过判断确可认定是善意的、建设性的批评,你就应该遵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古训认真倾听。而对于明显不着边际、甚至纯粹找茬似的所谓的批评,你可以选择解释,也可以选择忽略,因为有时解释也徒劳无益,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而采取太极式应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承认,实际根本不把其批评当一回事,该干嘛干嘛,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应对之策。
面对诋毁,或在背后的指责、贬低,有时使你很难做到心平气和,甚至会陷入一时手足无措的境地。但一定要保持定力,保持对自己的起码自信。对于有些瑕疵包括错误,只要不是故意为之,今后注意即可,大可不必在意他们的鼓噪,只要不理、不气,“帝力于我何有哉”?退一步讲,既然他们对你的指责和贬低根本不是事实和真相,你又何必当真呢?有时时间可说明一切,有时时间也无能为力,即便这样也无所谓,岂不知“身正不怕影子歪”“肚里没病死不了人”的道理?何必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呢?
警惕吧,不要被那些外在的东西左右了,更不能为了被肯定而丧失了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出自己,也许才是人生正确的选择。
对耶、错耶,明耶、昏耶,雅耶、俗耶不得而知。
张范津 2022年8月10日(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22552/6b36dcd80b12d6da.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