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圣诞树模型首次使用

圣诞树模型首次使用

作者: 重生救赎 | 来源:发表于2016-10-27 14:25 被阅读58次

今天一整天看了哪些内容?

恐慌区 | 大象 |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 情绪处理5步法 | 老大批评我的那些话 | NLP 换框法 | 梦 | ProssceOn 使用 | 巴比8月生日

这一天只整理了今天吸收到的知识,跟别的伙伴在日更专栏中输出的优质内容相比,实在是无颜发布出来摆到台面上,已经承诺了要日更,面对这样的结果会有些许挫败感。但一转念,日更,究竟是什么意思,老大的解释是日日更新自己,如果单从这方面来理解日更的行为,那么今天算是比昨天进步了一丢丢,我没有去选择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追剧,而是老老实实看了几篇文章,这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日更。想把今天更新的认知写下来,这些认知代表了自己在努力的理解一些自我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知识,我相信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将帮助我更有效的进行能力积累和能力提升。我认为这种标准确实很低,但却是我当下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到的,所以我从易开始从小事开始,一点点提升,是我当前阶段最佳的成长路径。

但这不是我一直采取低标准的借口,我要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逐步提升自己的输出标准。

接下来采用圣诞树模型帮助自己梳理和内化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4个收获,侧重知识型事实:我知道xxx。

所谓“收获”,就是指从中得到了什么?比如从课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培训中学会什么技能,在演讲中听到什么故事,领导讲话中学到什么逻辑。

从老大的两篇博文的阅读并仔细揣摩和努力理解的过程中,我知道了
① 恐慌区可以为自己的成长,带来提拉式提升;在恐慌区中需要有目标管理能力配合来帮助自己防止因压力过高导致行动全面停滞。一个人的成长可以在恐慌区和学习区适当切换。
② 趋利避害是几亿年以来,物竞天择过程中形成的自动化系统的直接反应。其出发点本质上是好的,但往往无意识下的行为结果却已经不再适应人类在当前社会中的多样需求。
③ 功能脑类似一个小孩子,它与本能脑、情绪脑的协同上远不如本能脑和情绪脑的熟悉度,稍不留神,身体的控制权就会被本能脑和情绪脑控制。
④ 小我=大象,大象是本能反应、情绪反应和直觉判断的动机,也就是自动化系统的动机。

3个感悟,侧重观点:我觉得xxx。

所谓“感悟”,就是指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从课程本身有什么感受,从培训过程有什么感受,从活动组织上有什么感觉,从老师专业程度上想到了什么,从课堂氛围上有何触动等等。

① 文中指出情绪脑很少有灰色地带,它喜欢说是和否,对和错,根本不去考虑折中的可能性。 这句话我想到了大象也就是小我经常出现的两种行为表现,自我强化 和自我放弃,很容易走两种极端,要么就怎么样要么就怎么样,往往只给出一件事情的两个极端选择。
大象到底是什么? 一文中,我觉得老大的逻辑性有稍许不严谨,比如【大脑的发展史】这一部分:

本能脑反应极其迅速,有时比意识还要快很多。

----比意识还要快很多。这个结论放到这里显的有些突兀。是指 ‘ 比 有意识下产生的行为快很多,还是指 比无意识下产生的行为快很多?

再比如【语言的出现】这一部分:

语言系统和大脑皮层发展有关,比如情绪脑处理音调中的威胁、大脑皮层处理语意,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听到语气语调不好的时候,会立刻出现各种情绪反扑的原因。语言的出现让控制化出现。

----观点是 “语言系统和大脑皮层发展有关”, 后面的“比如.... ” 这部分 好像不足以支撑这个观点。另“ 语言的出现让控制化出现" 这个观点也没有论据支撑。所以对【语言的出现】这部分的整体理解上,会有一种前言后语不太搭调的感觉。

③ 老大当时宣告自己要每日1小时专注学习进行日更,可单从老大的日更内容上来看,我觉得质量非常高;再对比我,1个小时的学习,根本达不到老大这样的输出质量和输出效率。这表明我与老大的差距太远太远,如果想要达到我理想中,拿自己的知识去赚钱,那么我更要努力的修炼自己。

2个改变,侧重对比的行为:以前我那样做的xxx,现在我这样做的xxx。

所谓“改变”,是指什么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打破思维里的墙,突破不合理的信念,改变自己的习惯,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视野,认清真实的自我……

① 以前我看完一篇文章会接着看另一篇文章,自己的标准只限于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儿;现在我会尝试看过一遍后再去努力的理解文字中的意思,会去想,我做笔记一遍遍的去努力确认自己是否记住了文章内容,究竟有什么意义,其实要求自己记忆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帮助自己理解,如果自己能够理解,那么不做笔记又何妨,关键不是自己是否究竟做了笔记,而是自己究竟是否理解了作者想要传达的观点,所以我现在再去看老大的文章,目的一定是要尽可能的去理解。
② 想到以前老大答疑的时候,我也有听,但一直没有动笔写过自己答疑过程中的收获,会自己给自己找理由说自己理解力不行,很难写出来,之前也有看过伙伴们利用圣诞树模型帮助自己梳理自己的输入并进行相应的输出,会很佩服他们的理解力和短时间内的输出能力。所以现在我想要改变自己旧有的学习模式,也尝试找来圣诞树模型,一个点一个点的去对照书写,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开始,一个小进步。

1个行动,侧重可执行:我要在xxx的时间,用xxx的工具,在xxx的地点,做xxx的项目,并有xxx的成果。

所谓“行动”,是问问你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是根据课程立即行动起来,还是对于烧脑的课程进行复习消化,或者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查漏补缺,再或者和同学一起讨论实践,以及干脆立即按照老师要求写作业……

我要在今天,完成老大新一篇简书和一篇博客的阅读,并利用圣诞树模型帮助自己梳理和输出。

声明:以下摘抄是帮助自己理解的,所有内容均来自易仁永澄老师的简书文章。
关于恐慌区,你必须知道的7个要点
大象到底是什么?
文/易仁永澄(简书作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

今天更新的认知有哪些?

1、关于恐慌区
① 可根据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判断自己是否处于恐慌区,

通常使用直观感受倒推法,当自己出现了:焦虑 、拖延 、痛苦 等由于高压力造成的行动受限状态,那就说明自己在恐慌区了。

② 恐慌区的意义:慢方法,快成长;持续一段时间120%的投入并产生成果,必然带来拉升式地提升。

③ 恐慌区中最大的痛点:因能力和资源不足以支撑目标而导致压力过高,最终行动力丧失。

④ 恐慌区的应对策略: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没有行动就没有一切,恐慌区下需要结合目标管理能力。

3种常用策略如下

  • 做好准备:设定目标,对目标进行压力值评分,若评分很高,则表明,很容易进入到恐慌区,提前做好时间、精力、挫败的准备。
  • 调整期待:如果不能再投入成本(包括能力和资源),则必然考虑缩小范围、降低质量和调整进度,若不愿降低成本,可使用反向提问法促使获得认知。“调整期待”确实对应着降低标准,但是这种策略的目的非常明确:避免行动丧失而导致的任务全面停滞,当自己无法推进的时候,可以先选择小的、简单的让自己保持持续行动。
  • 引入资源:问问谁可以帮助自己搞定这个目标。

⑤ 用恐慌区触发自律能力:

用TMBRT模型的触发器来重新定义恐慌区。如果恐慌区的状态是触发器,不要触发行动力丧失的问题,而是用if... then ..触发自律能力。

if 我出现焦虑、拖延、痛苦的状态,说明我进入恐慌区了,then 我不要因压力高造成行动受阻的状态所绑架,而是要启动相应策略,我下一步是要做好准备?调整目标?还是引入资源?

2、大脑发展史

① 本能脑---6亿年前的本能脑,处于大脑最里层,是与其他动物共有的大脑结构。

  • 本能脑的特点:
    趋利避害,负责完成处理威胁、把握机会两大任务,反应极其迅速,可快速根据外界环境做出反馈。

② 情绪脑---5000多万年前开始发育的情绪脑,和本能脑彼此协同,它们会将身体意识和情绪意识结合起来,它们互相映射,任意一方感受到威胁,就会迅速把信息传递给对方,它们会接管对身体的控制权。

对于本能脑来说,威胁来自于身体;对于情绪脑来说,可能是对群体的威胁、未知的恐惧、失落感、生活里的一个变化。

下丘脑,专门负责基本冲动及动机;海马体,专门负责记忆;杏仁体,专门负责情绪学习及反映。这三者被称为大脑边缘系统,像一个手套一样包裹着本能脑,它们主管情绪,能够把爱、愤怒、害怕等情绪带到行为中去。

  • 情绪脑的特点:
    和本能脑结合,将过往经历过的和当下体会到的结合在一起。回忆方式是自内向外的,如果要投入到情绪脑的回忆,所有的事情都好像是在重演,就好像是真的一样,并伴随强烈的情绪。
    喜欢让所有事物维持原样,它会创造一个维持长久习惯的强烈意愿;只关注当下的欲望,不考虑将来和长远的结果
    它最关心的是群体、家族、部落的生存安全,不是身体的安全。
    情绪脑喜欢简单粗暴的一分为二,是or否,对or错,很少去考虑折中。

③ 功能脑---200万年前的功能脑,它掌控大脑绝大部分的智力,拥有16万亿的神经元,它的处理速度和能力,可以让我们比原始的本能脑、情绪脑做出更多可能性。

  • 功能脑的特点:
    可进行两种回忆:投入式回忆、分离式回忆。当功能脑进行投入式回忆时,本能脑和情绪脑都会身临其境;当功能脑进行分离式回忆时,像是在看他人的电影一般,能很大程度地剥离本能脑和情绪脑对自己的控制。

功能脑的额叶部分,可以让自己在任何事情开始前在脑海中进行排练预演,即两次创造的第一次。

任何事物的创造必须经过两次,第一次是以终为始地在脑海中创造出来,第二次是要事优先地在现实中创造出来

功能脑与(本能脑、情绪脑)只有部分结合,在协同上的熟悉度远不如(本能脑和情绪脑),稍不注意身体的控制权就会被本能脑和情绪脑管控。

之后高级的灵长类动物,逐渐发展出额叶皮层,它会掌控人的理性,若受损,人的性欲及攻击性会明显增强。

④ 语言的出现---20万年前,人类出现了语言能力,5万年前复杂的语言能力才慢慢出现。语言系统和功能脑发展有关,比如情绪脑处理音调中的威胁、功能脑处理语意,当人们听到语气语调不好的时候,会立刻出现各种情绪反扑。语言的出现让控制化出现。

  • 自动化:通过物竞天择所形成自动化系统,会让人做出快速、可靠的行动反映,大脑中会让我们感到欢愉和痛苦的部分,以及和生存有关的部分都包含在自动化系统中。
  • 控制化:刚刚进化出来的控制化系统,可让人思索长远目标,不会看到诱人的事物就立刻上钩,会判断当下和长远之间的利益,它是有意识、控制后的思考。

3、关于大象
① 大象就是在进化早期就存在的,负责趋利避害的大脑、心理机制、心智等等,它包括我们本能反应、情绪反应和直觉判断。如果说骑象人是人类经过控制、有意识的思考,那么大象就是除了骑象人以外的一切。
② 大象的3个重要特点:趋利避害、只顾当下、易被激发。
③ 让大象处理问题,有可能会成功,也有更大可能会失败。

成功:专家的直觉、外界的伤害。
失败:因避免短期伤害而带来的停留在舒适区、因为压力而带来的行动失效、随意被激发导致只关注当下的利益(游戏)、被外在奖励导致的动机受损、因错误信念导致的行为无效等。

④ 研究大象的意义:正是因为上面的特点导致的可能出现的失败,所以我们才要研究大象,弄清楚它的喜好以及可能表现的状态,来更好的驭象前行。

⑤ 大象的定义:大象,就是本能反应、情绪反应和直觉判断的动机,也就是自动化系统的动机。

人的心智中有个自动化的系统,这个自动化系统驱动我们的动机,被我定义为大象,主要结构有三个部分。
本能。来自于几亿年的进化,主要是趋利避害。
情绪。有好有坏,但是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动机会造成破坏性的结果。
直觉。可好可坏,来自反复训练形成的自动化判断。
结论:自动化判断的本意都是积极的,但很多时候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接下来要对激发大象的整个循环进行分析,才能够确保自己不被无意识所绑架!

⑥ 大象和小我的关系:大象等同于小我,大象就是小我,小我的定义就是大象,类比理解为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骑象人可以理解成为本我。
⑦ 内在小孩和大象:内在的小孩和大象,不完全相等。内心的小孩是受伤和被不安全感喂养的自己,它是情绪能量处理过程中引入的概念,主要用于帮助自己找到过往的创伤,来解决情绪等心理问题。内在的小孩是大象中情绪部分的较为负面的那些情绪的源泉。

分身术的第二课讲小我是一只小狗,那里说的“小我”指的是内在的小孩。

相关文章

  • 圣诞树模型首次使用

    今天一整天看了哪些内容? 恐慌区 | 大象 |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 情绪处理5步法 | 老大批评我的那些话 ...

  • 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06@暖暖

    圣诞树模型: ###四个收获: 1、随着对圣诞树模型使用次数的增加,对该模型的妙处也开始有了些许的体会。 原来认知...

  • 圣诞树回顾模型——记12.13年目标制定课程

    上周收到组长雪大大推荐“圣诞树回顾模型”,趁着刚整理完导图,刚好来实践一波。 前言 圣诞树模型结构 圣诞树模型是一...

  • 《马云创业实录:给创业者的17堂课》读书笔记

    一、前言 本读书笔记,将采用@药山 大神提供的圣诞树模型来进行回顾。 圣诞树模型是一种用于进行回顾...

  • 圣诞树模型

    根据这四三二一的框架进行的总结回顾,可以有条理分层次的把课程或者活动进行梳理和总结,让自己的收获结构化的呈现。 四...

  • 圣诞树回顾模型

    ### @昵称-xxx期xxx回顾 - 【四个收获】 > (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技能、故事、逻辑等)<本行在发布时请...

  • 圣诞树回顾模型

    【四个收获】 (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技能、故事、逻辑等)<本行在发布时请删除,谢谢> 【三个感受】 (包括但不限于活...

  • 分身有术 取之有道

    本文采用圣诞树模型,即按照收获,感受,改变,行动的结构来书写。 收获: 一.积极主动:每一个人都可以,主动使用自我...

  • 首次使用

    缘由 想写点东西,自己平时有用日记本写日记,然都是随手流水账之类,都给自己看,日记没有结构,字迹潦草,过后自己都不...

  • 首次使用

    新用户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圣诞树模型首次使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bd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