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法律教育
携程亲子园事件 | 你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孩子的健康快乐?

携程亲子园事件 | 你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孩子的健康快乐?

作者: 大观很圆 | 来源:发表于2017-11-10 14:01 被阅读0次

    这两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已经被“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刷屏。相信大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多,在此我不多赘述。

    正如“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我们每年都能在各类媒体报道中看到很多幼师虐童的案例:

    不久之前,南京一位妈妈发现在爱德美幼儿园上学的儿子总是带着淤青回家,老师给出的回复是“孩子不小心自己摔跤了”。在翻看了监控视频后,这位妈妈震惊了,她没想到自己的孩子竟然是被老师连续肆意殴打三天,后来这个老师索性扯着孩子的衣服拖到监控区域外,而现场的其他老师并没有出面阻止。

    去年河北某幼儿园也发生过轰动一时的保育员虐童事件,保育员让孩子站在窗框上,不时地拉扯孩子的衣服吓唬他,并且期间还不断地拍照,发出大笑。

    2012年10月,浙江温岭一个叫颜艳红的幼儿教师,出于“好玩”心理,将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来,孩子痛苦的表情让旁人心碎。网友因此人肉颜艳红,并在她的QQ空间里发现了大量虐童照片,比如将幼童倒栽着扔进垃圾桶、逼迫幼童互相亲吻、幼童跳舞时被脱下裤子等等。

    触目惊心,数不胜数,我甚至不愿意再去打开那些视频。

    幼师虐童事件以前存在、现在进行着、将来也会继续发生。我们中的任何一个母亲都没有力量去阻止这种必然,因为这个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渣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恶心你、伤害你、甚至击垮你。

    对此,我不敢抱有侥幸心理。在我的孩子能勇敢自主地说出“不”之前,我不敢相信任何人。我不相信哪怕我提供一个月三万块的工资,就能让所谓的“专业人员”像我爱我的女儿那样无条件去爱她。我曾经也是一名教师,我深知若不是真心爱孩子,不可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重点并非钱多钱少,这是教育者内心是否善良、干净以及坚定的问题。

    我身边那些刚生完宝宝的女同学,几乎都在产后3——6个月回到了工作岗位,有直接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保姆进行人工喂养的,有背奶上班慢慢过渡的。她们也常常问我,什么时候去上班呢?我说:我这不上班着嘛,孩子就是我的工作啊。她还那么小,给谁带我都不放心,我只放心自己。

    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让我决定了不管千难万难,都坚持一定要亲自陪孩子走过人生中最关键的前三年。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前六年都能全心全意在家里陪着她。

    所谓的“条件允许”,就是大家眼中的经济能力。说实话,在我身处的这个小城市里,我丈夫的收入最多就在及格线上下徘徊,我们甚至算不上小康,用他的话说,这叫——一般,很一般。怀孕之后,我努力地克制自己不必要的消费欲望,从一开始的不甘心,到后来的inner peace。我渐渐明白,要真想当一个全职妈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条件允许”的,因为这取决于你到底需要多大程度的“条件”,是家庭年收入十万?二十万?是有能力花几万块给孩子报早教班,还是有底气每年一次欧美观光游?

    而我的“条件允许”,是愿意放弃几年的职场时间,尽力给女儿最大程度上的成长关怀,哪怕过着每月小几千的生活,也能触摸诗跟远方。她真正需要的是我的陪伴,不是我自以为花钱买的安心。

    三岁之前,孩子仍处于亲子依恋阶段,逻辑和秩序感尚未建立,早早上托儿所很可能导致长期出现情感问题。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史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如果不幸,遇到变态保育员,孩子的心理阴影很可能会伴随一生。

    不管在成年人眼中多么“乖”的孩子,处于幼童阶段的他们实际上全都是“熊孩子”,因为他们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缺乏安全感、语言能力初步发展、几乎不懂得调解情绪,哭闹打砸就是他们的沟通方式,这些都需要为人父母一对一地进行关爱教育。在这个阶段还没顺利过渡的时候,把孩子交给一个陌生人,我认为并不十分明智。那些不懂爱的保育员,同样是不懂教育的,面对遇事哭闹的孩子,他们只知道“暴力教育”。

    而“暴力教育”极易使人上瘾,就像夫妻之间的家暴,有了第一次,就逃不了第二次的噩梦,接着就是第三次、第四次......无休无止。被家暴的男女还有选择离婚的机会,孩子却从来没有逃离的选择。

    有一次,我跟几个姐妹在姑妈家聚会。堂姐有两个儿子,一个7岁,一个5岁。堂姐在打麻将的时候,小儿子突然拿着一个折成两段的变形金刚跑到她身边想说点什么,还没等他开口,堂姐粗暴地打断:“你为什么把玩具弄坏了!”。

    这一训斥,小儿子委屈地说:“不是我......”。

    “不是你是谁!”堂姐眼睛继续盯着麻将牌,不去理会小儿子眼眶里憋着不敢掉下来的眼泪。

    小儿子只好转过身,嘴里嘟囔了一句:“是哥哥弄的啊......”

    我表妹听到了,就对堂姐说:“ 小诚好可怜,你冤枉他了。”

    堂姐对此尴尬一笑,并未多说什么,也许在人前伤孩子的自尊早已是家常便饭,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胆小懦弱,不敢捍卫自己权益。

    一圈麻将过后,堂姐看了在玩IPAD的兄弟俩,大声地喊了一声:“你们还不去做作业吗?是不是皮又痒了!”

    我忍不住了,于是在一旁半开玩笑地说道:“哈哈,你这样很有我姑妈的风范啊。”

    姑妈听到我这样说,面露不悦:“你别得意,你要是生两个儿子,脾气可好不到哪儿去。”

    我姑妈生了两个男孩子,一个女儿,在家里也跟河东狮似的,常常对孩子们进行言语羞辱,仿佛每秒钟都处在爆发状态。我亲眼目睹她把孩子宠上天的模样,也见证了她抓起孩子的头发从卧室拖到大门口,毫不留情地挥舞皮带,直至孩子浑身青肿满地求饶的样子。

    姑妈在人前呈现的从来都是明理友善的形象,但是她却没能在人格上尊重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托儿所,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面,尤其在半懵懂且手无缚鸡之力的幼儿面前,人性的恶就很容易暴露出来,并且逐步失去控制。

    “暴力教育”的“迷人”之处就在于——1、效果立竿见影,孩子打一顿就“听话”了;2、执行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充分体验到释放情绪的快感;3、鉴于与孩子的特殊关系,执行人无需承担风险,或者风险很低;4、有诸多如“棍棒之下出孝子”等论调,给予暴力者舆论支撑以及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亲生父母尚且如此,请问你哪里来的自信,认为花了钱,幼师们就一定会包容你的孩子?

    虐待儿童事件屡禁不止,既然道德约束不了人性的恶,就只能投靠法律。可悲的是,在中国刑法里,至今都没有“虐待儿童罪”这个罪名。

    施暴者深知棍棒会在孩子们身上留下“证据”,变着法儿地虐待他们就显得“高明”得多,比如喂芥末、往眼睛上喷消毒水,这些招数为他/她们发泄自己的情绪提供了新的可能。但是虐童就是虐童,我们不应该因为形式上有所不同就进行选择性的关注,不应该因为看不到肉体上实质性的伤害就对施暴者无罪释放。

    警告、道歉、辞退,都只是隔靴搔痒。暴力者在风波过后依然可以换个地方继续施暴,而下一次,她/他会选择监控死角。

    在“立竿见影”的暴力教育面前,还有很多简单有效的教育方式,需要家长与教师们多一点耐心与自我反省,需要国家刻不容缓地制定相关法律,让教师行业不再因为少数作恶者而失去家长们的信任,让我们的下一代活得比我们更健康、更快乐、更有尊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携程亲子园事件 | 你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孩子的健康快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eb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