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解决的问题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的艺术。对于人的幸福起着关键作用的,首先是那些属于人本身的美好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和健康的体魄,其次才是财富和声望。叔本华将通过本书教导我们,如何通过“比例”的协调来享有幸福的生活。
本书,你将解决如下问题:
①好不容易拥有了假期,为什么有的人无聊空虚,而有的人怡然自乐?
②一个人要拥有多少财富才能获得幸福?
③为什么说世界观才是聚宝盆?
④要给小朋友读什么书才能形成正确的三观?
金 句 精 选
①每个人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世界的理解。
②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决定了。
③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向生活提出太多的要求,因为如果这样做,我们幸福所依靠的基础就变得太广大了。
④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为了保管好诺大的财产,我们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操劳,它们打扰了我们舒适悠闲的生活。
听 前 热 身
黑格尔:德国哲学家,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是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他在书中认为“理性”不过是意志的派生物,意志具有决定性,明确提出了非理性作为哲学主体的观点,这对后世的哲学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所书写的《人生的智慧》。
首先,我要来和大家谈一谈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前一段时间疫情在很多国家的扩大,很多人都被迫宅在家里,也有很多朋友可能再投资商业上遇到了一些损失。每个人都在思考,怎么扼住命运的喉咙?
因此我们就需要某种哲学层面上的指导,让我们面对命运的无常,从自身做起寻找快乐的源泉。而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启示。
叔本华的名声应该是很响的,一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被称之为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的创始人。当然现在悲观主义是很多学术词条对他的一个标签了。
叔本华他本人并不是一个学院哲学家。什么叫学院哲学家?就是你在国立大学或者私立大学哲学系里面有一个教职,你有固定的薪水。
黑格尔就是有固定薪水的人,他以后还做了大学校长。叔本华他对黑格尔的哲学非常不喜欢。
叔本华的一个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写出这本书就是为了和黑格尔打擂台。但是这本书直到叔本华晚年的时候,才被学界普遍的承认,认为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书,在他的书刚刚出版的时候几乎是无人问津。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这本所谓的《人生的智慧》,实际上是在叔本华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后,又写了一本这本书的一个补充,补充的题目叫《附录与补遗》。《附录与补遗》当中的一些章节被中文的译者节录出来,就变成了所谓的《人生的智慧》。
其实《附录与补遗》里面还有很多别的内容。所以《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严格地说是我们根据外文世界中的书编出来的一本书,大家如果要在外文世界里面找,未必找得到。
《人生的智慧》在相当程度上也可以把它解释为一个人生幸福学。幸福学就是你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开心、happy。
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的一个新思想就是幸福的根源,实际上是在于自身,而不在于外物。所以只要你把自己变得快乐了,叫enjoy yourself,那么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叔本华实际上在强调人自身快乐来源的时候,他非常强调的第一个因素就是身体健康,未必是说一个人健康就一定快乐了,但是如果他真的是很不健康的话,他要快乐起来还真的是非常难。
就好比说你即使是家财万贯,但是你的心也不好,肾也不好,一天到晚要做透析,你数着银行存折上那么多钱,我想你也会问自己,你这些钱怎么花?你这身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怎么能享受,对不对?
另外一个人他如果银行存款是个月光族,但是吃什么倍儿香,跑得动、跳得动、唱得动、玩得动,我相信他的一个幸福值肯定会更高一点。
为什么叔本华特别要强调健康构成了快乐这样的一个必要条件?
就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少人为了金钱、为了晋升、为了名声、为了肉欲,和各种各样的一些稍纵即逝的欢娱而献出了自己的健康,把自己的身子给搞坏了。但叔本华的一个含义,也就是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反问了,这个要点好像不需要哲学家告诉我们吧?
叔本华写这个书的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已经得到全面发扬的时期,那种金钱至上的观点已经占据了很多人思维方式的这样一个很基础的地位。
叔本华要强调这一点,就是有点像我们老子说的,要道法自然,不要忘记了你有再多的钱,你的物理身体的局限和打工仔是差不多的,所以要善待自己的身体,节约自己的生命力。这样的一个节制性的观点,实际上是贯穿于这本书的各个章节的。
好,这里面就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身体完全健康的人也有可能形成抑郁的气质和沮丧的心情呢?
叔本华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论点,就是比例很重要。什么叫比例很重要呢?就是心情的愉快,它是取决于某种黄金比例的协调。也就是人的感觉能力与肌肉活动,兴奋能力,以及机体新陈代谢能力之间的各种各样的比例。
举个例子,如果有些人神经系统或者说消化器官有一些问题,或者有些人肝不好,也特别容易发火等等,所以他会构成一种易怒心态。
易怒心态的人正是因为他本身的生理条件就处在一点就着的状态,所以他就会对某些持续的不幸感到非常的敏感。
很可能他在某次学术会议上被别人嘲讽了一通,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他可能就会一晚上睡不着,或者在晚上的某个点爬起来就自杀了。为什么这种人会想不开呢?就是因为他本身的生理系统。
如果我们把这个生理系统和能够导致自杀行为的这种外部刺激的关系,比作是我们所说的天平的两边的话,生理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就会导致天平的另外一边只要放上两三个小小的砝码,就会导致天平的失衡,失衡就意味着这个人自杀了。
相比较而言,有些人天生很乐天,愉快情绪很强烈。比如在一次公开学术会议上,他的一篇论文被别人攻击了。他不会觉得自己丢脸,他首先会想到:不错,我的文章被大家指正了,看来我这次学术会议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他没事就往好的地方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比较好的生理状态导致了愉快情绪很强烈,而这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就使得你要放上一个很大的砝码,才能破坏他的心理平衡。
这个砝码不是两个、三个,而是要二十个、五十个。所以这种人如果产生自杀的话,那肯定是天塌下来的事。所以如果某某人情绪很乐观,突然自杀了,你一查他的银行账户的情况也很好,老婆和他最近也没有什么吵架。
警察就基本上可以判断有人可能杀了他,然后制造自杀现场的假象。因为心态这么好的人凭什么自杀呢?是不是?
那么讲清楚了这样的愉快情绪的产生背后的机制以后呢,我们就可以来谈谈下面的环节。
就是要讨论与幸福感作对的很重要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无聊。到底什么叫无聊呢?无聊就是一种空虚。比如吧,有些人突然有一段时间单位里不叫他上班,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不上班,他在家里就觉得非常得无聊。有些人如果不打麻将,不出去和别人喝酒,不去K歌,他就找不到任何人生的意义。
无聊就是指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你找不到任何事情,能够填补这些时间所流出的空虚,这个空虚感,就是无聊的根本来源。
叔本华怎么解释有一些人会特别无聊呢?他还是用前面的思想,他认为总体上来说,心理的不健康状态和不愉快状态,就是肉体机能和心理机能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不匹配。
无聊在某种程度上呢,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不匹配,就是一方面你获得了很多很多的闲暇,比如,就前不久像疫情的阶段,很多人就不得不待在家里面,额外得到的闲暇。
就另外一方面,你是没有办法有足够的意志力,想出足够有趣的主意,来填补掉这样一些闲暇的。要举个例子,比如你正好是画家、诗人,正好有很多创作的项目,这些创作的项目就构成了你人生奋斗的目标,这段闲暇来说,对你非常宝贵。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些想法呢,无聊就变成了巨大的负面资产了,你就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份资产了。
这就好比说,如果你不想买任何东西,冰箱已经塞满了,我现在突然给你几张商场的购物券,要你去买食品,对你来说,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负担,无聊就是这样的一种负担。
因为这些人他本身的意志力,没有办法让他产生足够多的填补时间的有趣的想法,所以他们就会找到无趣的方式来填补这些空间。
当然,这种无趣的方式,主要是站在精神力比较强的人的立场上来看的。
逻辑学家弗雷格曾经接到罗素的一封信,谈到他的逻辑公理里面某个问题好像是错了,使得弗雷格觉得他的整个体系需要重新修正。
这样的一件事情,对于贩夫走卒来说,根本就不知道这种事情有什么好讨论的。但是却让弗雷格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把这个所谓的逻辑矛盾加以修补,这对他来说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上的挑战。
这也就是说,能够摆脱无聊的这样一个困扰的人,恰恰是对于那些高层次的问题具有很高敏感度的人。但每个人的脑袋都是一样大的,他的注意力总量也是有限的。
当一个人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高层次的问题上去的时候,他就没有注意力留给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这样他就免于把自己变成一个无聊的人。
讲到这一步以后,我们似乎就看到了好像具有更高精神状态的人,他就需要和那些无聊的人相互隔离,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从各种各样俗务中解放出来,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就引入了怎么样达到幸福的下面一个环节,就是孤独大法好,他觉得孤独是件好事。这是叔本华思想里面比较容易被人误解的一个方面,某种意义上说叔本华本人也蛮孤独的,他在学术界没有什么朋友,他基本上被排斥出学术界了,还好他的个人财产的情况比较好。
但是他晚年才被普遍承认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叔本华一辈子也没有结婚,应该和个别女性进入了快谈恋爱的阶段,但好像也是属于非常浅的交集,反正他一辈子没结婚啊,也没有情人,所以他一辈子就很孤独。
所以大家就会说,叔本华你很孤独,所以你也觉得孤独好?很多人就会这样攻击叔本华。
另外一些人则会这样说,你说孤独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我们也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活在世界上没有社会关系,你怎么活,是不是?我首先就要指出,叔本华本人的孤独大法好,是有一定的运用范围的,不能够把它扩大。
它是针对某一些人说孤独大法好的。哪些人呢?就是精神生活比较丰富的人。他指的是如果你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富有精神生活的人,他就劝你要选择避世隐居的生活。
原因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你如果在避世隐居的状态下,你能够把自己要做的事给做好,否则你的宝贵的时间就会浪费在这种低水平的交际上。
因此他就说了一句话,一百个傻瓜聚在一起,也仍然产生不了一个聪明的人。
叔本华不是指人可以脱离社会关系而独自的存在,他说一个人孤独好,是指孤独能做你的大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学者型生活,但学者型生活本身就意味着你得读书嘛,你读书本身就意味着你得看别人写的书,而书本身难道不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吗?叔本华并没有否定这一点。
叔本华更没有否定,在今天网络时代,如果因为疫情的原因,被隔离在家,叔本华如果知道因特网的话,他也仍然是主张我们要上网搜寻学术资料的。他只是反对我们上了网,就看那些低俗的东西,然后去填补那种无聊感,他是反对这件事,所以大家不要对叔本华的这个观点进行误解。
叔本华的这个观点好像太阳春白雪,太知识分子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躲在家里面去搞学问的,讲完了孤独大法好以后,叔本华开始就回到了稍微不那么阳春白雪的层面上,讨论健康休闲法。
他把这个健康休闲啊,看成是三个层次上的事情,第一个,休闲当然是为了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的维持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你首先得吃得好,要有美食,所以第一个层面就是指吃啊喝啊、新陈代谢啊,这当然能够使得我们身体健康,我们愉快。那么第二个层面呢,要锻炼了,要做各种各样的这样的一个身体游戏,步行、跳跃、击剑、骑马、舞蹈、狩猎。
那么第三类呢,是施展感官能力方面的这个乐趣了,这个感官能力并不仅仅是指这种低级感官了,也包括我们的整个身心的感受,包括观察、思考、感觉、阅读、写作、发明、演奏音乐、思考哲学。
虽然叔本华也是认为其中第三类的这种休闲娱乐,要比前两类的层面更高,但是他也是承认,这三者之间是构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关系的。比如你第一步就没有满足,你饭都没有吃饱,后面呢第二、第三类,想也别想了。
讨论到这里时候,叔本华特别强调了对于那些有丰富精神需求的人来说,闲暇可能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闲暇就意味着他们应该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就连维特根斯坦的最重要的著作《逻辑哲学论》中的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他在一次大战被俘以后,被关到了意大利军队的军营里,这个军营在卡西诺山修道院上,反正在修道院里面,他作为战俘也没什么事儿,他就继续把哲学著作完成了,所以对于有精神追求的人来说,闲暇是多么多么的重要。
亚里斯多德把探究哲学的生物活称为最幸福的生活。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事实,亚里士多德是不用为赚钱、付工钱这种事情而头疼的,他自身的吕克昂学园是受到官方资助的,他本人又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宫廷御师。他缺钱吗?不缺,所以他有闲暇。
大家就突然会想到了,原来我们兜了个圈子,整件事情还是和钱有关。我的时间都被老板占有了,这可怎么办?这就进入了叔本华讨论我们的这个幸福的来源的第二个板块。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只有有了充分的闲暇,精神力充沛的人,才能够得到幸福是不是?但是闲暇本身难道不也取决于一定的财富吗?
因为你没有财富,你怎么敢放开手脚追求自己的梦想呢?所以财富本身也就是幸福的安全阀,所以在这个环节里面,我们也必须要把对于幸福的讨论和对于财产的讨论联系在一起。
我们已经反复说过了,叔本华的一个要点,就是比例感很重要,你一定要对比例要了解,比如财产这件事,要多少钱才幸福,现在很多人都在流行一个概念,需要什么财务自由,说在北上广要赚个什么1000万、2000万,财务自由才是真正达标了等等这种讲法,这些讲法在叔本华看来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
财产是否达标和你的身高是否达标是两个概念。身高这种东西还真的是有个客观标准的,就像心跳的标准,因为人的生物学的限制是受到DNA的拘束的。
财产这种东西,哪有什么财产DNA?这都是我们人类的一种约定。所以讨论财产的绝对数量的意义不是很大,要看目标与现状之间的一个差距。
如果你想成为全世界财富往前100名,而你仅仅是个打工仔,显然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就过大了。如果你现在的财富状况已经达到了世界财富榜的前200名,你要冲进前100名,听上去这个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就是可以克服的了。
单纯的讨论财富的绝对意义是不大的。而叔本华又特别强调了每个人他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和它的这个绝对财富之间的脱钩性和无关性。
如果一个农民他的理想也就是把他种的粮食能卖个好的价钱的话,你和他去讨论胡润财富榜或者是纳斯达克股票对他有什么意义?这些事情都超出了他的一个视线的范围。所以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农民会因为今年粮食的收购价比较高,多赚了这么一两万块钱,而非常地开心。
而一个职业的股票经纪人会因为股票跌了5个百分点而感到沮丧至极,甚至觉得世界末日到了,这就是因为每个人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
叔本华的思想的观点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我们首先要确定你讨论的这个目标对象,他心目中的世界观是怎么样的,他看到的世界有多大,然后再来讨论财产和他的关系。你不能够抽象的讨论财产和一个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世界观要比你的具体财富更重要,世界观才是聚宝盆。
请注意,叔本华的理财学的一个核心思想,并不是增值学,他和巴菲特不是一路人,但是他也不是主张钱是不重要,他的一个理财的观点是保值学,也就是说你不要让它掉价,有点小小的增长,那就更好了。
那么怎么样做好一个保值学的规划呢?一个要点就在于要分清楚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要把本金和利息分清楚,它背后的哲学观点是什么?背后的哲学观点是叔本华始终把金钱看成是抵御人生不幸的某种保险措施。
我们已经说过了,叔本华很看重闲暇,闲暇能够使得我们进行自由地创造,但人总得吃饭穿衣的,你需要用金钱来支持闲暇,因此金钱本身就成为了我们保护自己的闲暇的某种安全屏障。
但是金钱本身它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贬值,所以你不得不最低限度的把金钱运用到某些投资领域,即使不是用来购买股票,也可以用来把它购买不动产,或者是干脆就把它放到银行里面吃利息,这相对来说是最安全的方法。
所以就一定要分清楚本金和利息之间的一个差别是什么?我自己的一个阅读体会,就是叔本华的理财思想是比较保守的,他的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不要夸大你的利息的成分,也就是说要更多的要走保本的道路。
比如他就举了个例子,有些人把自己的所有的时间、才华都看成是可以计量的东西,有些人因为他天赋异禀,具有这方面的才能,比如他是个优秀的作曲家,在当时的欧洲,如果你是像约翰·斯特劳斯这样的作曲家的话,那么叫你写曲子的人可是踏破你的门槛,而且你的名声越响,你写一个曲子赚的钱就越多。
这种人可能就会产生一种错觉,我有大本事,既然我有大本事,我就可以把这次预付给我的这些稿酬全部花完。我也不用考虑以后的生活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未来十有八九我还会产生新的曲子。
这种人的思维就是把自己的才能看成是本金,把每一笔因为才能而赚来的钱看成是利息,叔本华认为这个观点太开放了,太激进了。
他主张大家把步子迈得小一点,要考虑到一种可能性,你的才华到了某个年龄就完蛋了,你根本就就失去了,或者说你的运气极不好,像贝多芬一样,你作曲家某个时候耳朵就失聪了,而且你又没贝多芬那么大本事,失聪了还能写音乐。
如果这样的话,事情该怎么办?
首先他不主张大家动本金,利息他也主张把利息里面要存个1/8以应对紧急事件。
动了本金你的利息结构就会破坏了,还不如平时省吃俭用,从利息里面每年存个1/8,我猜这就是叔本华之所以要强调我们不能把利息花完的一个重要的理由。
不但理财要保持这样一种保守的观点,我们也要注意到时间管理也是一种引申意义上的理财,时间管理也要做保守的观点。时间管理实际上要比金钱管理更麻烦。
怎么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呢?叔本华的核心思想还是老话,不要提前支取利息,尽量保住本金。
大家说在时间和生命的管理上,不要提取利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你不要把你一辈子要做的事在现在都做掉了,人的成长和植物的成长,都是有自己的周期性的。
讨论完了我们和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财产关系,然后我们要讨论幸福的来源的第三个环节,就是我们和外界评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我们的名望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的一层考量也与幸福有关呢?道理非常简单,因为我们人是社会的动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难免要被评价,我们有时候也会去评价别人。
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然会对我们的心境产生影响。别人表扬我们,我们就更幸福,别人批评我们,我们就不那么幸福。所以如何正确的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此维持自己的心理能量,这也是叔本华幸福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怎么样在我们的社会交往网络中得到一个好的名声呢?这就是叔本华所要考虑的问题。叔本华并不是因为他提倡孤独,就因此提倡大家和社会脱离关系。他说的孤独是有特殊含义的,是指不要和庸人交往。否则我们怎么能够理解叔本华年轻的时候,其哲学不被主流哲学承认的时候,他一直抑郁寡欢。
他晚年的时候,他的书变成畅销书的时候,叔本华整个人精气神就好了,为什么呢?他和我们一样,也希望自己的书被大家承认,得到好名声。名声本身是一个非常粗线条的名目,叔本华还是要分一些具体的环节把它说清楚的。
首先我们来谈论什么叫虚荣心?虚荣心核心的要点是什么?它是根据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来建立对于能力的界定。而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对自己的判断是一点都不重要,这就叫虚荣心。
别人对你的看法相当程度上是取决于一些非常偶然的要素,和你肚子里的那些干货是没有关联的,所以叫虚荣心。
阿Q在临死之前,他是糊里糊涂被当成革命党被杀掉的,但他根本就不知道革命党是什么,他认为自由党就是柿油党,而且他更关心的是画押的圆没有画圆,或者是自己临死前是不是喊出了老子30年后还是不是一条好汉这样的话。
这非常有意思,就是这个人本身他是空的,他完全要通过这种外在的偶然的评价来立起自己的自尊心,这就叫虚荣。
骄傲和虚荣是不一样的。我为我是一个优秀的工人而骄傲,我为我是一个优秀的医生而骄傲,我们这里谈论的骄傲就是这种意义上的骄傲,不是那种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那个意义上的骄傲。
虚荣心和骄傲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我已经说过了,具有虚荣心的人他没有真才实学,他没有真本事,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干这件事,就是被大家忽悠了,就像阿Q一样,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参加革命,他莫名其妙变成革命党了,他是被革命党。他和秋瑾,和黄兴这种真正的革命党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就这样的一个人,他通过外部的偶然获得的赞扬来确定自己的自尊,而没有自己对于自己所做事业的任何了解和认识,他这样的人就是处在虚荣的状态。
什么叫骄傲呢?骄傲就是他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秋瑾她在遇害之前,她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当然是对革命失败的某种意义上的,叹息之情,但是秋瑾是带着骄傲走上刑场的,因为她相信革命一定会成功,满清一定会被推翻,她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
她不需要当时的满清官吏来正面的赞扬她,她才知道这件事情才是正义的。甚至可以设想,即使远在东京的同盟会的同志们,因为某些原因误解了秋瑾,秋瑾也是相信她所进行的事情是正义的。
因此这就叫骄傲,骄傲就是你自己先要确定你做的这件事情是对的。如果我们不是讨论革命这种非常大的一个历史的背景,就是讨论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为我的手艺而骄傲。你为你的手艺而骄傲,就是指你自己确信你的手艺是真的好。
现在有一个网红对不对?叫鄂东老男孩。我很喜欢看他的节目,他是属于心灵手巧,什么古怪的电器都能够修好的人,我就觉得他很了不起,是因为他的确把那些东西修好了,古古怪怪的东西都修好了,他自己也看到自己把这些东西修好了,因此在一次一次修好电器为老乡服务的过程中,他也完成了对于自己本质性的能力的肯定,这就叫骄傲。
我们要保护有资格骄傲的人,这就牵涉到了怎么样来讨论公民的名誉。
名誉可能会丧失,名誉丧失这个词意味着是什么?就是你的名声臭了,指的是大家不再认为你是社会契约系统当中的可靠的交易对象了,以后大家就不理你了。
类似于如果你上了什么失信名单,你高铁、飞机你都坐不了了,类似于这种情况,向银行贷款,根本就没门的事。
名誉的丧失,本身就意味着名誉这个词基本上是从否定的意义上来界定的。什么叫否定的意义上来界定呢?也就是说名誉要么具有,要么丧失。
一般来说,你不能够说名誉很大,它不能够在积极的层面上增加它的一个量,如果你要在积极的层面上增加它的量,这个词就不叫名誉,我们叫声望,你可以说某人的声望是如日中天,一天比一天大。
声望是可以增加的,但是名誉要么就是有要么就是丧失,所以名誉和声望之间是有一些不同的。
名誉是声望的一个保底的条件,你如果名誉都丢了,你就没有声望了。但是你有名誉,不一定就有声望。我就随便举个例子,这声望就是指被大家知道,某一个老实的生意人他的名誉是没有任何的问题,也没有人说他是不老实,但是他就是个小小的商人,那他的声望还是很小。
所以声望旺往往是建立在名誉之上,但是并不一定伴随着名誉的。
然后叔本华罗里啰嗦地谈论了一下骑士荣誉。骑士文化有一种强调男子汉气概隐藏的含义,他认为人的幸福和快乐,尤其是男人的幸福和快乐,就在于蔑视死亡,不怕死,别人向我挑衅,我坦然接受,我宁可尊严地死在挑衅我的人枪下,也绝对不会认怂跑掉,否则女孩子会觉得我是个孬种。
骑士文化就这个特点,要在女性面前逞能。比如现在欧洲的疫情,某些国家的民众对于戴口罩这件事情还是比较的木然,甚至在某一个西方的某个国家的酒吧里,还有人用外语写了这句话,是爷们儿就别戴口罩。
他们未必在科学上完全不知道口罩对于保护自己的意义,但为什么要这么写?就是一帮老爷们害怕在女孩子面前丢脸。
那么讲完了名声,名誉,虚荣心和幸福之间的一个关联以后,我们就进入了第四个部分的讨论了。
就是命运,叔本华本身也写过一句非常具有诗意的句子,我觉得写得很好,我来读一下:
我们的一生可以比之于一条船的航程,运气也好,顺运或者逆运也罢,它都扮演着风的角色,它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也可以把我们推回老远的距离。
对此,我们的努力和奋斗都像是徒劳无功。我们的努力和挣扎只是发挥着桨橹的作用。我们竭尽全力挥舞桨橹数小时,终于向前走了一程,这时,突如其来的一阵强风一下子就能使我们倒退同样的距离。
这句话好像表现了命运无常,对于我们人生的影响。我们的这个幸福好像是非常偶然的东西,命运好了我们就幸福了,命运不好就不幸福了,有些人什么事也没做,顺风顺水,哗,船就开得很远,有些人好努力都是逆风,如果运气更差一点就翻船了。
唉呦,这怎么办?我们怎么抓住我们的幸福?
幸福如果取决于命运,如果我们又控制不了命运,那就等于我们控制不了幸福,当然叔本华的意思还是要我们要反求诸己的,就是我们不应该为某件事情过分的高兴或者悲伤,原因就是一切事物都在变。
叔本华另外还强调了从主观的方面上来讲的话,我们对于祸福之间的一个判断,实际上也有可能是虚假的。这非常像我们古代的老庄思想里面说的祸福相倚的那个思想。所以叔本华的哲学里面有大量的成分是可以和东方的一个智慧相互的联系的。
所以叔本华也是要求大家不要那么在乎自己的井蛙之见,要认识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渺小性。
你只要想到这一点以后,你也就不会为自己得失,而到忐忑不安了。这就牵涉到了叔本华的另外一个观点,即我们怎么样要以平常心来对付灾祸,叔本华就是主张我们要镇定自若地对待灾祸。
而如果你能够做到镇定自若的话,就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你能够预料到这样的一个灾祸能发生,你预料到灾祸会发生的话,那么你自然看到灾后发生的时候,就觉得这事儿不是那么让人惊讶,所以你能够镇定自若了。
讲到这一步的时候,大家会觉得逻辑上有点矛盾,叔本华前面他先是讲,世界本身一直在变,如果世界本身一直在变的话,我们就很难控制住世界的整个变化发展的规律。
因此你怎么能够对灾祸本身有所预料呢?这难道不是一种矛盾吗?我觉得叔本华的意思是这样,对灾祸发生的一个预料并不是指对灾祸本身具体发生的那个形态、那个时间点有预料,而是预料到灾祸总是可能发生。
请注意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比如我算出我这个机器有5%的可能,我这个系统不太稳定,会崩盘,打开100次有5次会崩掉,如果我事先知道了5%的概率是存在的话,如果现在我的电脑突然就崩掉了,当然这不是件好事,但是我也不会太惊讶,我心想5%的概率就到了,5%的概率总是抽签抽到了。
我是没有办法预料到就是在这次崩掉的,我已经说过了,世界本身的运作归根结底是无常的,但是我大致的会对这件事情的发生有心理准备,大方向上是有的,因为我有一个正确的比例感,这个比例感就是5%对95%,所以我不会惊讶。
正因为我事先料到了有5%的软件崩掉的可能性,所以我就很可能会在我写文章或者做各种样的软件编制的时候,时刻存盘等等等等或者做一个镜像,所以一旦发生了这种系统崩溃的事情,对我来说也不是世界的末日。
这是叔本华要求我们做的,叔本华反对的就那种人,听说有5%的崩掉的可能性,我哪有运气那么差,我就是95%的可能性,但你忘了墨菲定律了,就是你越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越有可能发生是不是?然后啪,现在又崩掉了,你没做存盘死定了吧?叔本华指的就这种人,没事就大哭小叫。
而叔本华的这样的一种应对命运的这种方法,实际上也可以给我们的这个人生提供某些指导,因为在我录这个节目的这个时刻,我相信全世界的人民都感受到最近这一段时间来命运的无常,我们对于未来的世界会怎么发展,或者是局势会怎么的演变,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感。
按照叔本华的一个做法,就是你不妨拿一张纸笔出来,把你想到的可能发生的最好的和最坏的情况全部罗列一遍,如果你觉得你罗列的还不够的话,不妨打电话去问一些比你更聪明的人,其中可以找一些比你更悲观的人,并且找一些比你更乐观的人,把好的方向和坏的方向的可能性全部落全,然后全部看一遍。
这时候未来发生的事情就会落到这些事情的框框里面去,等到这些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非常非常的惊讶了,你也可以有更多的心理准备来应对这件事情了。
很多人把心理准备看得是非常非常淡,认为物质准备很重要,但我认为心理准备是先于物质准备的,你先要有这个警觉心,有这个意识,然后才能够动用你自己的经济资源,去做相关的准备,如果你第一步的准备都没有,下面的准备就没了。
由此我们就进入了,叔本华讨论幸福的最后一个环节,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和幸福之间的关联。叔本华哲学的一个基本的想法是什么?
他认为我们看到的这个现象的世界,并不是最后的那个根本的世界。什么叫现象的世界?你的眼睛能看到的、你的鼻子能够闻到的、你的手能摸到的,这就是所谓的现象界。
本体界是什么呢?就是在你的感官范围之外的,他认为看不到的物质体,或者说世界的本体,实际上是一股流动的意欲,这股流动的意欲,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之间关系,有点像地幔和地壳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是由最当中像鸡蛋黄一样的地核,和像蛋白一样的地幔,以及像鸡蛋壳一样的地壳所构成的。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地壳,但地壳仍然隐隐地受到地幔的牵引,因此就会有很多像板块运动,甚至火山爆发,地震之类的活动。
也是这样我们的整个隐蔽的世界,仍然以某种方式影响着我们,可以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而在我们的隐蔽的这个世界,和我们能感知到的现象之间,它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个体的意志,宇宙的意欲通过个体的意志,然后又进入了个体的认知,这就是这样信息流动的渠道,大家大致能够脑补出这样一幅画面吗?
小朋友和大人之间的一个区别是什么?小朋友他和宇宙本体之间的,也就是像地幔一样流动的,宇宙意欲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少。
婴儿期基本上还是一个认知在起作用,也就是说他的所有的感觉器官、他的眼睛、他的所有的神经系统,完全按照自然科学或者遗传学,所要求的那种方式发育出来,发育出来以后,来进行这样的一个运作。
你看小朋友婴儿时期的哭,无非就这几件事,要吃奶、要把尿、要换尿布,当然还有可能他是病了,无非就这种需要。他有那种我哭,我要听莫扎特,你为什么给我放布拉姆斯,小朋友他不懂这个,他不懂这里面的区别。
正因为找朋友的所有这种需要,没有在意志力的控制下,产生这种分歧点,所以他们和意欲世界,是没有直接关联的,更接近于物质的存在。而这就导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小朋友他比较容易得到幸福,为什么呢?他的幸福没有特殊性,只要饱食暖衣,他就很幸福,或者给他一些玩具玩,他就很幸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会发现,等到我们的意志力形成,生命力又非常的旺盛的时候,我们的物质匮乏,和我们的远大志向之间这样一个差距也变得最大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就会遭遇到很多烦恼。什么时候遇到这个烦恼呢?歌德的一个作品的名字告诉我们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就是少年的烦恼。
那么少年的心智程度接近成年人,但是他的整个社会地位,他的这样一个财富的状况,又和他的期望之间有巨大的落差,这个落差就会导致了青春期的各种各样的骚动。
这种骚动与其说是因为幸福量的增长而导致的,还不如说是因为对于幸福感没有获得的不满所导致的。
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成熟到中老年以后,他就能够看到人生的运作无非就是一个钟摆效应。
钟摆效应是叔本华的理论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隐喻,真实的钟摆是什么意思呢?一个钟摆,它表面上是从最低的地方摇到最高,然后它又慢慢地就会往最高点就又回到低位,我们的人生可能也就是这样。
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欲望,我们要满足这些欲望,但是我们等到满足了这些欲望以后就会产生新的欲望,而新的欲望又会让我们产生新的不满足,请注意不满足就是指钟摆的低位,不满足作为一个钟摆的低位,你要让它变成高位,变成满足感,你就要努力奋斗。
结果你觉得年薪30万不够,你要变成年薪60万,你达到了这样一个目标,于是表面上看来你达到了钟摆的高位,但是你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欲望。新的欲望是我要年薪100万,你突然发现你心里又不开心了,结果你的心里钟摆又到了低位。于是你在低位和高位之间来回摆动,你永远都不能够达到真正的心灵的和谐。
这种直观性的理解,就可以在中老年的这个阶段进入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
那么根据这样的一个关于人生几阶段的发展过程,与其幸福的之间的一个关联,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一套叔本华的教育小贴士。比如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对于孩童的一个教育来说,因为孩童本身他是不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这种意志的,所以他主要是通过机械性地获取外部的信息来形成自己的三观的。
叔本华的一个建议就是在这个阶段给出小孩的信息不要太多,不要太杂,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他脑子搞乱。但是在喂给他的这些信息当中,我们就要给他具有正确的人生观的内容。叔本华是不太赞成让小朋友去读小说的。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一个考虑,他认为小说里面有很多浪漫的成分,我觉得他有可能是在指像琼瑶阿姨写的那些东西,并不是指现实主义的小说。就是这样的一些浪漫的小说有可能会让你对于世界产生过于浪漫的玫瑰色的想法。
那么叔本华的含义也非常清楚,青少年已经胸怀大志,以为自己能够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了,他已经这样想了,你就要往反方向拉他一把,给他看一点现实主义的东西,让他知道世界是蛮复杂的。
请注意,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知道世界蛮复杂了。应该给他看哪些东西呢?
让他看非常抽象的哲学著作可能太难,那么就不妨看一看名人传记,各种各样的名人传记,让你知道伟大的人物的练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现在我们对于叔本华的《人生智慧》的这本书的讨论就能够进入尾声了。
叔本华对于人生智慧的讨论,他的骨干部分是从自己开始一层层往外说,首先要从自身身上找到幸福快乐的来源。
这首先是指身体的健康,其次是指心理的健康,健康的关键词落实在比例感和协调感这些关键词上,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和你的环境达成一种协调的关系,你身体里的各种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要达成一种协调的关系。比例协调了事情就好办了。
它的第二个环节就是慢慢拓展到了人和外物之间的关系,这首先也就是指财产的关系,叔本华的思想要点就是财产的抽象的增值,没有太大的意义,你要考虑到你的人生目的和你的财产的量之间的一个比例协调的关系。叔本华的财政学或者家政学的核心词是保值,或者说是保险,而并不是抽象的增值。
叔本华讨论完人与财产之间的关系以后,就拓展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怎么通过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来自己对定位,由此产生那种恰如其分的幸福感。
在这里叔本华是明确区分了虚荣心和真正的骄傲之间的区别,虚荣心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是通过外部的人对于自己不着边际的评价,而对自己的价值进行确定的。
而骄傲是指我们对于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有客观根据的评价,而这个评价的独立性是不受到外界的影响的。
完成了这三个主要环节的讨论以后,叔本华又在各种各样的格言短语里面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智慧的一些洞见。我认为特别有趣的是他关于命运和人生成长的洞见。
关于命运的讨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要事先对于命运的无常有所心理准备,事先通过开脑洞的方式,对于最好的命运和最坏的命运进行脑补,这样才能够在遇到巨大的幸福和巨大的灾祸的时候,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节目的结尾,我也想通过某个哲学家的生平当中小点滴来为叔本华的哲学做一个小小的注解。我这里所说的哲学家就是非常崇拜叔本华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就是一个能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财产问题,并且把哲学幸福看成是最高幸福的人。
他是奥地利的钢铁巨子卡尔·维特根斯坦的孩子,因此在老爸过世以后是继承了很大一笔遗产,但是他却把遗产当中的极大部分捐赠给了在维也纳的一些先锋派的艺术家,希望他们能够拿着这些钱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他自己则拿着比较微薄的英国剑桥大学的薪资,过着应该说不算富裕的生活,当然这个不算富裕仅仅是在经济意义上。
在真正的心灵的意义上,他在哲学逻辑、音乐的海洋当中徜徉,而且他又是一个拿到资格证的建筑师,曾经在维也纳为自己的姐姐造了房子,这个房子后来成为了保加利亚的大使馆。
更重要的是维特根斯坦在50年代逝世的时候,虽然账户上没存多少钱,虽然没有结婚,膝下没有任何的子女,但他仍然对他的弟子们说,告诉他们我过完了非常幸福的一生。为什么他觉得自己过完了非常幸福的一生?
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哲学探索达到了精神上的一个圆满。当然,我要指出的是能够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只能够把他们当成楷模来加以敬仰。
如果我们放低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就会发现在巨大的灾祸面前,我们要把幸福的尺度做一些变化,不要再把自己幸福的锚抛在我们的股票的价值或者那些抽象的财富上。
如果我们能够把幸福的锚抛在我们个体的健康、家人的安康和我们周围朋友的安全上,你就会发现实际上幸福本身的到来也并没有像有些人来得那么远。
同时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在家进行自我调养的时候,也是我们欣赏古典音乐或者是通过听书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大好时机。
这个大好时机也使得我们意识到是不是我们在过去的那些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过分地透支了我们的时间的资源,以至于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能够放慢脚步,品味生活本身也是一种福报呢?
所以我最后只是想以叔本华所给出的下述名言来作为我这次节目的一个结尾:
判断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和不该做些什么,我们都不应以别人为榜样,因为个人所处的位置、近况、关系都不相同。个人性格的差异也会使得人们对于事情的处理沾上某些不同的色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