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恨歌》姚崇拜相

《长恨歌》姚崇拜相

作者: 情情子 | 来源:发表于2020-10-25 21:46 被阅读0次

    要实现最深远的共谋,必然是尊重前提下的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携手一程也好,经历半生也好,走过一生也好,双方必然都有点东西。

    李隆基要想开创太平盛世,必定是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就像戏曲里说的一样,彼方唱罢我登场。政变的时候,那些功臣必然是宰相后援团,比如刘幽求,张说,那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毋庸置疑的。可是,功臣善变,他们最擅长搞政变,而此时的李隆基求稳定,于是他看上了姚崇,觉得只有他能担此重任,那么这个名垂青史的宰相该登场了。

    姚崇有哪些优点呢。排名第一的就是政治经验丰富,在武则天时期就当宰相了,然后他又富有政治智慧,曾解开武则天酷吏当道的心结。更重要是姚崇富有政治节操和立场,虽然逼武则天退位的政变活动中也有他,但是他是很清楚的,他说:我参与政变,是因为政治大义,为国家考虑。但是政变之后,姚崇哭了,洒泪辞别旧主,为君臣之情,如果因此获罪的话,我心甘情愿。

    李隆基识人精准,姚崇也想鞠躬尽瘁,姚崇的十事要说,处处为国请命,为民生着想,曾经吸取的教训,处处切中要害,两人一拍即合。虽然那些功臣肯定会有所阻挠,但是李隆基一个杀鸡儆猴的手段,姚崇还是顺利成为了宰相,大势所趋。

    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李隆基在方向上把握得稳稳的,姚崇就成为最得力的执行者,协助李隆基加强皇权,稳定政局,其实,姚崇最大的使命就是:拨乱反正。这为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古时总觉得天灾是一种警示,得顺应什么,不敢轻举妄动,记得有一次出现了蝗灾,姚崇才不信什么天意警告,他有一种务实的精神,不处理好这件事,民不聊生,江山不稳,所以姚崇定当奋战一线,全力以赴。结果是,开元三年到四年,通过姚崇的治理,粮食产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老百姓也没有流离失所。

    在整体的政治团队中,当年的功臣也逐渐被往后放,或者降职,因为他们的善变性太强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有没有道理,非常有,哪怕你当年是功臣,不合时宜的时候,要么被杀,要么解除权力。整体上来看,是不是姚崇想搞独立政治团队,其实不是,姚崇作为执行者,最终的决策和任命,还是李隆基在幕后应允,操刀。就像戏曲里一样,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有人唱红脸,有人演白脸,有人扮黑脸,这出戏,才好看。

    李隆基从小在政治的血雨腥风中长大,终于坐到皇帝这个位子,他是个心思深沉的人,喜怒不形于色。他知道,一个权相统治时间过于长久的话,就会形成过分的权威,就会威胁到皇权,于是,李隆基采用了专任而不久任的原则。这也就是说,到某一时刻,姚崇拨乱反正的使命完成了,那他也可以退出了。

    所以明着是因为姚崇手下的小吏犯事,姚崇不愿意丢卒保帅,自己的儿子犯错,姚崇请求网开一面,可是他似乎高估了自己的贡献以及和李隆基的关系。李隆基并没有给姚崇面子,因为他怕有人威胁皇权,所以必须提前预防,而明智的姚崇也看懂了局面,主动请辞,距离当年一拍即合的任职刚好三年零三个月。

    在姚崇当宰相期间,李隆基给予姚崇充分的信任,让他大刀阔斧地干,同时,自己又处处把握大局观。从历史的阶段性来看,他们曾经为了共同的远景,不顾一切,双方的合作是伟大的。

    文死谏,武死战,姚崇能被重用三年多,必然是很会沟通的,很懂得自己最应该做什么,所以,到了很久以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被迫逃亡的时候还在感叹:要是姚崇还在,一定不会是这个样子。可是,又有谁猜的到后来呢。

    而一段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们曾经亲密无间地合作,可以说是互为宰相,我想,这对现世的合作是有指导意义的,虽然历史比想象中残酷一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恨歌》姚崇拜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fo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