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都说结婚久了的人,对相亲话题不感冒,我不知道是不是个例外。
让父母和自己一起去相亲,我一直挺反对的。父母的意见可以参考,但要让父母做判断,直接参与到相亲中,似乎太早。
作为“相亲月老”的孟非,也坦言,以前,他对“子女带父母一起相亲”的节目内心还是抵触的。
为何还会主持一档带着父母来相亲的婚恋节目?孟非表示,在节目筹备的大半年时间里,他发现了很多与他既定观念里不一样的地方。
“当我看到这个舞台上的很多父母,对子女婚恋问题所展现出来的开明和包容程度,对我个人有很大触动。”
与《非诚勿扰》不一样,《新相亲大会》是参与相亲的男女双方父母都会到现场,甚至会参与前期的选择。
作为观众,我看到了父母对孩子婚姻的期待,也包含了他们对婚姻、对生活的看法,参与相亲的多是90年前后的青年男女,他们对婚姻又有着自己的看法。
有的两代人会有冲突,有的父母却完全不是传说中“控制”的模样,他们努力跟随子女的步伐,甚至比子女更看得开。
作为一个对相亲无需求的人,主持人孟非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看点,主持相亲节目十年,他留下金句无数。
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婚姻、对生活的态度,不光是对台上人的参考,也是对我们普通人生活的提醒。
02
在最近某一期的节目中,有一个男嘉宾来自广州,32岁,有过三年婚史。
孟非:家是讲爱,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同意一半这位男士条件比较优秀,人自信、能干,性格比较强势、刚硬,但他在自我介绍中的一句话引起了女嘉宾及全场的不适:
一个男人得不到温暖,就会向外面,而不会留恋家里。
虽然他最后解释了,这并不是说,家庭没有温暖,就要去出轨什么的,而是自己给予了对方温暖,也希望对方能回以温暖。
但由此也引起了全场关于家庭爱与道理的讨论,对此孟非说:
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这句话,我只同意一半。
有无数的人说过,在家里不要讲道理,要讲爱,因为如果夫妻讲道理,甚至据理力争,很容易伤感情,于是很多人将这句话作为至理名言,甚至说“要讲道理到法庭上去讲”。
孟非:家是讲爱,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同意一半所以就有了孟非说的,秀恩爱的夫妻会说:在我们家,老婆永远是对的。
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谁对谁错当然没关系,但是在大是大非,或者即使不是大是大非,但会引起家庭矛盾的事情,难道也不讲道理吗?
当遇到婆媳矛盾,一个是老婆,一个是老妈,只讲爱,怎么处理呢?这个时候再不和老婆、老妈讲道理,只有做夹心的份了。
所以孟非说:讲理和讲爱,缺一不可。
03
每个家庭都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链接起来的,都有着世上最亲密的联系,所以爱是首要的。
但爱不是用来绑架家人的,用“家是讲爱的”来拒绝“讲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的不讲理找借口。
同事小林春节过得很不愉快,而这种不愉快也由来已久。
小林媳妇芝芝脾气古怪,喜怒无常,好的时候温柔贤惠,但说翻脸就翻脸,一点小事就吵,小林一开始不计较,总是用认错、哄的方式解决纷争。
但慢慢地,小林不管是对还是错,都变成了他的错,即使是芝芝的错,她也依然理直气壮,用“家是用来讲爱的”,拒绝接受讲道理,总之自己都是对的。
由于孩子小,小林已经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这次好不容易说动芝芝一起回老家过年,但由于条件不好,芝芝全程黑脸,不搭理人。
因为和她讲道理,“几年不回来一趟,别老拉着脸”,结果又吵了一架。
即使是夫妻,遇到是非,也应该讲道理,把道理讲清楚,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发生。
女人很多时候不讲理,要的是关心,但如果没有底线地包容,很容易变成蛮不讲理。
低头说软话,“哄”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既让对方破涕为笑,还得保持自尊,并不容易,长此以往很容易变成敷衍。
完全只讲爱,不讲理,并不是一个良性互动。
04
在家里,要讲爱,因为有很多事情,是无所谓对错的,不过是说句软话,哄几句就过去的,就没有必要掰扯地清清楚楚,否则就成法庭辩论了。
孟非:家是讲爱,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同意一半但,家里该讲道理的时候,就得讲道理,只是讲道理并不都得摆出一、二、三这种,而是要讲求方式方法,用智慧、爱心和耐心去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写到: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非鼓励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这样的沟通方式,是很难为对方接受的,我们生活中很多争吵也源于此。
当需要和家人、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不妨试试马歇尔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它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不带预设地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具体指出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物;
2、不带评判、指责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3、什么样的需要(价值、愿望)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选择合适的时机,将你要讲的道理说出来,照顾了对方的感受,也没有一味地去说教。
讲道理,其实也是因为爱,是为了关系的良性循环,为了家庭的幸福。
小事不计较,用爱去包容;大事上用心沟通,关系才能更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