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传》开讲了:品红楼故事,解百味人生。
故事中的人物,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
文/猴爸(徐昊昕)
《红楼梦》中,红楼曲,一共十二首加上引子和收尾一共十四首。
十二首曲子,概括的写出封建社会,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发生的变化,从兴盛逐渐走向灭亡。
这十二首曲子,同金陵十二钗正册相对应,是为了更好了解书中主要人物及情节提供了线索。
也暗示着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与结局。
【附】红楼十二曲:引子、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今天我们来聊聊,红楼梦中的贾元春。
希望猴爸的分享,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恨无常]
【清】曹雪芹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注解】
1)荣华:指草木开花,喻兴盛显达。
2)无常:指变化不定。也是佛教用语,意为人世间一切事物即生即灭,不可永驻。后传为勾命鬼。
3) 眼睁睁:形容没有办法、无可奈何。暗指元妃死了,只好把一切放下了。
4)荡悠悠:形容飘忽不定,暗指元妃的灵魂离开肉体而去了。
5)芳魂:美人的灵魂,这里指元妃的灵魂。
6)消耗:逐渐消失,这里指元妃的灵魂消失了。
7)望家乡:朝着家乡的方向观望,这里暗指元妃灵魂要回家乡,形容渺茫不知何处。
8)故向:故,有意,存心。
出自《吕氏春秋·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
9)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用词,这里是“相告”。
10)寻:寻找,寻访。指元妃灵魂寻访爹娘。
11)儿命:暗指元妃已死,托梦给父母,要他们及早从富贵名利场中抽身。
元妃死之前,贾母梦见元妃对她说:“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第二天误传元妃染病(第八十六回)。不久“因讹成实”,元妃病死了(第九十五回)。
12)天伦:兄先弟后,天然伦次,故称天伦。后泛指父子、兄弟等天然的亲属关系为天伦。此处指元春的父亲贾政。
13)退步抽身:急流勇退,辞官告归。
【诗词翻译】
元妃正处在尊贵荣华的好时候,却遭到了命运的“无常”摧残,无奈之下她只好把一切都抛掉了。
恍恍惚惚间,元妃的灵魂就犹如烟云一般渐渐消散。
遥望家乡,但路长山高。
因此她只能在梦里告诉爹娘:
女儿已离世,你们要及早从名利场中抽身。
这里也暗指:世事变化无常,荣华富贵都只是暂时的!
【深度解读】
这首词讲述的是,一个女子的悲催命运。
元春作为书中出现此时并不多的女子,但她对整个大观园,以及贾府的命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关于元春的故事,我们要结合判词和红楼曲一起来看。
判词主要讲述的是,个人命运的经历,也是讲述她在皇宫之中所起冲突。
诗词则讲述的是,在起了冲突以后,元春的命运以及贾府将来的遭遇。
元春作为,整个贾府之中官位最高的人,不禁享受着荣华富贵,也担负起真个家族命运的兴衰。
自从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后,贾府自然显得格外荣耀。
为了元春省亲,原本已经没落的贾府,还不惜巨资修建了大观园。
这也让贾府的很多人,过上了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
元春省亲回家,见到家人过得如此幸福,不知该说什么好。
虽然她很高兴,但她也知道,家人的幸福都是自己牺牲自由和幸福换来的。
为此劝诫父母,以后生活切不可奢华。
除此之外,元春在宫生活多年,见到了皇宫内斗,想到更深层的问题,她通过托梦的方式劝告父母。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名声显赫都是过眼云烟,一切到最后都是一场空,所有凡事要看淡、放下。
对于元春来说,她身为贵妃,深居宫中是不可能做到退步抽身的。
因此她在命终时托梦父母,劝他们抽身而退。
虽然王夫人曾做梦听到女儿的警告,但身在名利场,能够做到抽身而退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
感悟:元春的一生给我们的警示,也和《好了歌》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
很多人为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放弃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虽然他给全家人争来了荣耀,带来了富贵。
但他已经无法抽身而退,只能像一台永动机,不停的向前奔跑。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词。
功名利禄必然好
难怪世人忘不了
地位名气与财富
没有一人不想要
恨无常歌已暗示
希望大家不要忘
及早抽身才最好
祝愿大家抽身退
早把幸福来拥抱
——完——
我有一个宏伟的读书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