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我来广州的第1067天。
也是加入混沌大学的第531天。
昨天参加了一场线下活动,
又是满满的收获[偷笑]。
说起和混沌大学的缘分,
2016年的12月19日,那个时候还有着¥800的超级特价,看了2017年课表有凯文凯利的课,于是借了上海一个朋友的优惠名额,果断报了名,开始成为混沌大学的一员。
印象最深的一次也是,飞到北京去听凯文凯利的课,那个时候北京还很冷,听完课的中午智联招聘凌总(那个时候他还在新美大)请我吃了一顿美味的午餐,跨越2000多公里去听课,这大抵是我最疯狂也最冲动的一次学习经历了。
次年就参加了企业行-科大讯飞的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后面和讯飞产生了更多的链接。
卫哲在广州的线下大课《效率提升带来的新机会》对我的影响也特别大,他拆解了职场成长路径“职业经理人”这五个字,
职业: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胜任本职工作。经理:经营+管理,胜任本职工作以后,能带团队提升组织效率。
人 : 修身,不断自我提升;人脉,积累社会资源。
当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更好,行动就会有了方向感。我觉得在人生的一些关键节点做的很多选择,都源于借鉴了一些走在时代前面的人的思想。
昨天第一次走进混沌大学广州分社,和同学们进一步交流碰撞,有三点收获:
一、能够做你不想做但又很重要的事情,是一种修为。
金浩同学说他经常和手底下两个人中的一个聊得来,而另外一个觉得“难以沟通”。后面他开始有所调整,和另外一个下属“刻意”接触、说话更多一些。
这个对我的启发很大,就像李善友教授说的,要定期给思想洗澡。我以前也是喜欢听喜欢的课,吃喜欢吃的,但是能够突破海马状突起的自然选择,去变得理性、做一些必要但可能让你痛苦的事情,我觉得我会成长的更快一些。
二,分组织进化速度比总部快,那么总部会发展的越好。分组织一旦进化的慢,那对总部来说,分组织好就会被淘汰。
这是吕大大分享的观点。我想,回归到哲学,就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定要协调协同起来,才能走的更远。现在很多组织在全国各地办分站、办区域社群,其实可以对照着检验一下,是否真的做到了辩证统一,万一没有呢?那就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三、分解目标,变成每个人每天做的一件事。
我感觉作为一个职场小职员,和混沌大学里比较多创业的同学有点“聊不来”。就像吕大大说的这一条受众可能是一些创业家。不过我在想,我们每个人制定学习目标、工作目标、成长目标,也是这个道理呢。不被分解,不被可衡量的目标,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今天一复盘,我觉得自己昨天的收获还挺大的。
混沌大学说,要陪伴这个时代最有梦想的人。
其实,我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但在24岁的年纪,多增长见识、多拓宽眼界,还是让人挺惊喜的。
遇见混沌大学,
黑白主色调的人生,
开始有一点柠檬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