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第四”内容简介
戒、定、慧是佛门三学,而五祖慧能在这里特别强调其中两点:定和慧。
他说我的禅宗法门讲的就是定慧。他进一步解释了禅门如何理解定慧。他认为定慧一体,定慧不二。
慧能对定慧的独特理解,同时也进一步诠释了禅宗的不二法门。
因为如果定会有二定是定,慧是慧的话,便是着了法相,一着相那就是区别心分别心,进而产生邪见心,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妄念,就容易误入迷途。
慧能反复强调定慧一体,还说,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只要心口如一,定慧便合二为一。
如果嘴里说一套,心里想一套,那就会出现空有定慧,定慧不等,也就是只知道说定慧,却不能做到定慧一体。
如何做到定慧一体呢?慧能又强调直心。
在行由第一篇,慧能介绍自己的身世,就强调了获得禅门深意的四个关键字儿:直了成佛。在这里,他再次强调直心直了,他说“直心是道场。”
他说,要保持直心,在一切法上不要有任何执着。因为,一旦执着,便着了相。他在这里提到一个说法叫“迷人着法相”。
禅宗认为,求法是获得真知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着了法相,也就是法有二相的时候,那就容易误入歧途。
他还举了两种着法相的情况:
一种情况是常坐不动,心无所念,那这个也不是真正的禅门。还有一种人教授别人坐禅的时候,照看自己的内心,以获得清净,认为如此才能够有所成就。而这两种都是错误的。
如果说前面对于定慧的理解,是禅宗结合着自身的门派来活学活用,自我理解的话,紧接着慧能又提出了禅宗自己的法门。
具体来说,12个字:“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其中又以无念为宗最重要。
什么叫无念?经文写道,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意思是说在一切外在世界的镜像上,心都不染着,便叫做无念。
如何做到无念?那就是物来则迎,物往不留,让心像一面镜子,来则应去则往。
佛教讲究空,但如果将念头全部去除,一个念头都没有,那人也就死亡了。这是个极大的错误修行方法。无念为宗,让世人清醒意识到并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
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呢?六祖又说了一个原因。
六祖把修行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叫迷人,一种叫悟人。迷人就是迷茫的人;悟人就是彻悟之人。他说迷人只是嘴上说见性,但是只要看到外界的事物,就会生起念头,生出念头便产生邪见,于是一切烦恼痛苦由此而生。
所以禅宗立无念为宗。
什么是无?无就是去除二相,去除分别心,没有各种烦恼之心。什么是念?是念真如本性。
经文说,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
所谓的无念,并不是说一个念头都没有,什么都不想,只不过是不要有分别心,然后在外受到外界的影响之后产生念头。禅宗驱除的是这样的一种念头,但是禅宗还强调另外的一种念头:要从真如自性起念。
因为真如自性起念的话,六根虽然有各种的见闻觉知,但是却不着相,从而发现自己的真性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