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自己第一次见到哲学程度如此之高的小说,甚至有一种玄妙使人不太理解。
围绕着特蕾莎、托马斯和萨比那,作者讨论了灵与肉,重与轻,人生际遇,幸福与痛苦等等话题。作者充分借鉴了尼采的“人生轮回”和“最沉重负担”的哲学思维,言道人生只有一次,即便在不知所措是我们也要做出选择,但是这个选择也是不可更改的,我们存在的是已经做出选择的第一地球,而带有已经做出选择记忆的而未做出选择的第二地球是不存在的,不,是平行的,毫无交集的。
故事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这个惨遭苏联共产主义入侵的地区在一九六几年陷入了动乱,他们的总统被迫抓去七天,而再次归来已经变成了一个言听计从,在公众面前说话没有勇气不懂得反抗的人。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而三个小人物身上,托马斯有很多情人,但是他坚信自己的爱情只为特蕾莎而活,他的灵是她的。而特蕾莎也在不停的试探与测验着他对她爱情的诚实,却总是不相信。托马斯是一个反共产者,因为他目睹了自己的家乡因为共产主义的入侵带来的破坏,因此他写文章给杂志社,不想作为一个沉默者,可最后也落入了一个局之中使得自己失去了医生职为,沦落为窗户的擦洗工。在爱情上与工作上受挫的托马斯,与同样因为丈夫托马斯而在工作上与爱情上痛苦的特蕾莎两个人摆脱了政治、责任、工作的重来到一个乡村寻求这一种轻所带来的快乐,而且显然亦见这是快乐的。
而萨比那这个人物,我有一些不太懂的,起初她为画家,却只能要求画一些共产主义的画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她自己则弄一间画室自己开始追求美,而她自己也在爱情上不断受伤,不断背叛与逃离,她悔恨于自己的每一次背叛,最后也去往了美国,在那里度过一生。
这些人物在轻重之间抉择,在命运之间逃避与面对,就好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到抉择之时,是轻还是重?中国也有古话: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当责任来临时,我们如何选择?当爱情来临时,我们如何选择?当家国使命担负时,我们如何选择?
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也许自己还是没有尽能参透作者对人生的真正思考,起初都会看起来就是一个不停找情人而说着爱妻子的渣男(在豆瓣也看到这种评论),可能外国的价值观还是太深奥了吧。
PS:这本书里说的共产主义是当时苏联那种入侵式、破坏式、强制式的共产主义,所以美国的和平演变才会那么重创当时的苏联。苏联虽然作为当时十分庞大的超级大国,但是内部并不是多么的团结和稳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