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因为书中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完才发现这不是一部纯文学的作品,更偏向政治,民族,种族,阶级题材。通过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运描写,映射阿富汗政治的动乱,种族歧视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童年时期主人公阿米尔和伙伴哈桑的故事,第二部分是爸爸和阿米尔被迫离开阿富汗逃往美国的故事,第三部分则是阿米尔为救哈桑的儿子再次踏上故土阿富汗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一个遥远、备受战乱的国度,围绕着风筝与两个少年之间展开。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受欢迎的原因大概是它反映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性的救赎,人们人格的趋于完整。
“风筝”极具象征意义。
童年时期:风筝隐喻自由、自责、期盼父爱的生活状态。 风筝在天空中飞翔象征着哈桑和阿米尔一起度过的的如影随形、自由自在的生活。而阿米尔做为一名大户人家的少爷,由于自己的出生给母亲带来的灾难,造成阿米尔认为这是父亲恨他和不喜欢他的原因,内心总是充满罪恶感,长期无法摆脱自责的困扰。导致做事唯唯诺诺,跟父亲的性格迥然不同,无法满足骁勇善战的父亲对自己寄予的期望。
少年时期:风筝隐喻了自私、懦弱、背叛的人性特征 。风筝大赛中,哈桑牺牲个人的尊严为阿米尔取回了最后那只风筝。然而阿米尔的内心一直被羞愧和痛苦所折磨着,对自己的自私、懦弱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不能自拔。为了逃避这样的情绪,他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压在哈桑的身上,让父亲赶走他们。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不存在的偷窃行为,不顾阿米尔父亲的劝阻,执意离开。对哈桑的背叛使阿米尔付出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代价,二十六年的沉重的罪恶感、悔恨与痛苦一直折磨着他。这也暴露了人性的虚伪和脆弱。 风筝在作品中通过阿米尔的回忆反复出现,每次看到飞翔在高空的风筝,都会提醒他的友谊、成功、痛苦和失望以及他当初对哈桑的背叛。
成年之后:风筝象征着心灵上的救赎。一个夏天的午后,父亲生前的好友拉辛汗打电话给阿米尔,告诉了他,哈桑和阿米尔竟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并给他指明了方向: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最终战胜懦弱,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去解救哈桑的儿子,将他带回美国,收为养子。这是他在成长的生命历程中,第一次主动采取行动来挽救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并非逃避。
“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张开怀抱迎接落下的风筝,一如当年的哈桑,他终于驱散了第一次追风筝时笼罩在心灵的阴霾。“为你,千千万万遍”,他要向哈桑当年忠于自己一样,永远关爱索拉博,逐步实现个人美好人性的回归。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也是对一种希望的寄予。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