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妈妈九个勤。
这句真没错!我身边有不少妈妈,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亲力亲为,一点都不松懈:一下班回家就催促孩子写作业,孩子写完作业后还要帮忙检查错误,阅读补课一样不落,每次开家长会孩子成绩还是没有进步……
然而,茄子老师却发现,在这3件事上,妈妈参与得越少,孩子将来越有大出息。
1
懒于陪读
一说到学习,不少人想到的画面是:孩子在抓耳饶腮地写作业,妈妈在一旁,像上了发条一样,拼命地催着,快点写,马上都要十点了,这道题怎么漏了……这样的学习氛围,非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在学习上,妈妈很爱唠叨,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很容易厌学。因此,妈妈应该懒于陪读。
妈妈越懒陪读,孩子越独立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妈妈会忍不住直接说出答案,反而断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妈妈要懒,只需告诉孩子解题思路,稍加引导即可,这样才能锻炼他的思考能力。
妈妈越懒陪读,孩子越进步
妈妈懒一点,就不会在一旁一直催催催,而是等孩子做好后,再针对孩子的弱项进行专项指导,帮助孩子更好地进步。
2
懒于动手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如果不让孩子分担家务,会给孩子传递一种男女不平等的价值观,女儿长大后更多从事护士、或者家庭主妇之类的职业;
而男孩则什么苦都吃不了,整天怨天尤人,长大后频繁换工作,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面对这些情况,很多妈妈无法认同,她们认为,做家务是自己的事情,孩子好好读书就好了。可是你看看身边的亲朋好友就知道了,那些有出息的孩子,他们的妈妈,哪个在家是勤快做家务;那些从事收银员、售货员等职业的孩子, 一定有一个勤快的妈妈。
都说一个好妈妈,胜过200个老师,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沦落到社会底层,从现在开始就让孩子投入到劳动中来吧。
首先妈妈要分配好孩子的家务量,比如周末的时候,妈妈负责买菜,孩子负责摘菜、洗菜;妈妈负责炒菜做饭,孩子就负责洗碗,打扫卫生……无形之中,培养了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关系,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3
懒于动脑
前几天,孩子从补习班带回来一份作业:老师要求每人交一份“你心目中的冬天”的作文。
孩子回来后说,想不出冬天的主题,怕写不好。他跑过来央求我:“妈妈,你能帮我想一个主题么?我还有好多作业要做呢。”
一般勤快的妈妈会说:“行,没问题!妈妈给你想主题,然后你写,咱们一起合作肯定能拿高分!”
但是我没这样做,我很坦诚地和孩子说:“宝贝,这听起来很有趣!可是妈妈不能帮你想,那样的话,就是妈妈的冬天了,而不是你认为的冬天了。”
勤快的妈妈总是低估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说不会就是真的不会,必须要自己出手帮助,甚至关键时刻指手画脚,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懒于动脑的妈妈才是真的好妈妈。
她们不会第一时间回应孩子的求助,而是给孩子自己思考解决的时间,实在想不出来再出手指点几句,话不多说,说到关键即可。比如孩子实在写不出关于冬天的作文,我只会提醒一句:冬天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就写什么。
短短一句话不仅帮助孩子找到了写作的方向,也让孩子有了写下去的兴趣。但其实妈妈的作用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孩子自己动脑子、想法子写的。
只要妈妈长期正向的引导,也在春风化雨中,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乐观、会思考。
一个再能干的妈妈,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必须要学会懒一点。
你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越无知、越笨,孩子就会比妈妈更聪明、更敏捷。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过了你,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