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虞美人”是有着上古之美的名字,似花非花还是花……
或许因为当年的楚汉之战,遭遇四面楚歌的项羽困于垓下,一句儿女情长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和虞姬那悲壮的“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凛然之际,香消玉损,留下千古绝唱为后人所歌。实难想象此举竟是一个弱女子所为。后来,虞姬血滴之处,便生长出虞美人花。毋需计较传说的真伪,也无处考证先有虞姬还是先有花儿,花人已合二为一,都不重要了吧,我想。
记得还是外婆教我认识虞美人的。少年时,曾生活在山区,尽管青山绿水间,不乏野草闲花,可由于家中庭院较大,爸爸还是在院径边缘砌了一条长长的花坛。那年春天,外婆撒下好些种子,花开时节,蝶舞蜂飞、馨香泗溢,身临其境,倍感心旷神怡,煞有情致。花坛里竟然还有五颜六色的罂粟花,当然是属观赏类的。据外婆说,纯白的罂粟才是真正用来提取毒品的,我愕然,如此美丽与纯洁的花朵,确成了罪恶的源头,于是每每发现花丛中有一株白色罂粟,我身体就会不由自主的打冷颤,那美丽也变成了冷艳。
有次不经意间发现几株别样的罂粟,比其它花朵开得略小,却更加鲜艳夺目,外婆告诉我那是虞美人,此后,我便记住了这个名字。虞美人纤细的花茎长满茸毛,印象最深的是那低垂的花苞,仿佛正直豆蔻之年的少女,娉娉婷婷,玉立微风之中,娇羞温婉,似低头沉思,似虔心祈愿。直到花朵绽放,虞美人脱颖而出,原本不堪负重弯曲的花莛竟也挺立起来,托着宛若红云的花冠,傲立群芳!无风自摇曳,风起舞翩跹。原来那深深低垂的花蕾,并非不胜娇羞,并非深思不语,而是谦恭虚己的君子风范!
虞美人属罂粟科,难怪很多人误会她是罂粟,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虞美人全株上下生有明显的茸毛,而罂粟没有;其次,虞美人茎与叶整体感觉纤弱、单薄,罂粟则略显粗壮、挺拔。虞美人原产欧洲,并被比利时奉为国花。后来了解到她其实也是全身有毒的,尤其是种子,含有致命的神经毒素。毕竟,美丽可人不代表文雅柔弱,毒素做为一种防御外界侵扰的手段,让人对其望而生畏,只敢远观,不容轻亵。
再后来,花儿本身的姿态被我淡忘了,到是做为词牌名的“虞美人”重又让我喜欢,最难忘就是南唐李后主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相传李煜在位的第十四个年头,北宋令其招降,他不从,与宋鏖战了一年多,最终不济,全家被俘虏,押至宋都卞京。由于李煜没有像赵匡胤期待的那样不动干戈的投降,宋太祖戏封他为“违命侯”,明显侮辱性的封号。
从昔日的帝王到全家被俘,经繁华到苍凉,让李煜终日沉浸在对故国深切怀念的痛苦之中。回想那“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四十年来家国” 与“三千里地山河”,面对春花开谢、秋月圆缺,此情此景,对比一个身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更是悲从心生——江山已易主,物是人非矣!
遂深情书就了那首传诵至今的虞美人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并于七夕之夜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听说这件事后很生气,后果也较严重,最终赐“千机药”将李煜毒死。于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成了他的绝笔词。后人也称其“绝命词”,并有“一江春水诉怨愁,愁肠吐尽命也休”之说。之后苏轼、王国维、纳兰性德、当代柳亚子等都曾填词虞美人,然而我还是最喜欢李煜这首。
好一个底蕴深谙的虞美人!叫人不思量,自难忘,似花非花还是花。为花本身,演绎生命的短暂与纯粹;花之外,融贯古今,剑胆琴心铸人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