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明>王阳明
什么是“爱好”
有一个问题,我们从小到大都被追问:“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很多人填表的时候都会写:音乐、电影、旅游、读书、美食、运动。但我知道,对大部分来说,那只是他们享受的方式,而不是兴趣和爱好。
二者之间的区别很简单:享受是感观接受外来的刺激;而兴趣和爱好是多了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形成了“兴趣—能力”的循环。
爱音乐,可曾专攻过某项乐器?爱美食,可曾在烹饪技巧上有过精进?爱旅游,可曾参言过某地的历史和风物?爱电影,可曾试着拍摄剪辑过一个视频?如果尝试过,那你就已经在“爱好”的路上了。如果没有尝试过,那你就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娱乐消费者。
有人问,你爱好读金庸吗?我说爱好啊!他说,那我考你一道题,《天龙八部》里面,鸠摩智一共使了几次火焰刀?我张口结舌,虽然明知道这个知识点没有什么价值,但还是羞愧难当。
还有一次有人问我,你爱好电影吗?我说爱好。他说那我介绍一位朋友跟你认识吧!他把《阿拉伯的劳伦斯》拉片子拉了60多遍。你们应该有共同语言。我赶忙摆手告退。
后来我才知道,一个真正的电影爱好者观看电影叫“拉片子”,一部片子要看上很多遍,分别看他的故事、角色、性格、对立关系、事件、衔接、创意点、语言、动作、选景、色彩、构图、景别、镜头调度、节奏、声音、对白、音乐、音效、剪辑、情绪,甚至还要看它的成本构成、演员人工费用、特效费用、预算、转场次数、选角标准等。
这两次经历帮我改掉了一个毛病——从此不再轻易说“爱好”两个字。
我曾问什么是爱好?有一个朋友说“费劲、费时间,挣钱的事叫上班;费劲、费时间、还花钱的事叫爱好”。他这两句话的关键词其实是“费劲”。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决定成为职业作家的那一年,也成了一个跑步爱好者。据说他每天清晨四点起床写作四小时,跑步十公里,已经坚持了40年。
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我以为这两句话简洁地归纳了马拉松比赛最为重要的部分。
……
跑上一个小时就仿佛用水桶泼过水,身上的每一件东西都被淋漓的汗水打得湿透。因为日晒,皮肤火辣辣地疼,头脑变得朦胧恍惚,无法完整地考虑任何一件事情。可是当你不顾一切地坚持跑完,便觉得仿佛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了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的爽感、快感油然而生。
——<日>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在爱好的领域里,他们并不是专业选手,但他们总是能够从中受到滋养。
微信的创始产品经理张小龙,还有一个身份:高尔夫球锦标赛的冠军。据说他曾经每天都去练习场,耐心而又缓慢地打掉400个球。我一度以为,这不过就是一个人突然撞到了一件擅长的事,表现突出也很正常。
后来有一次,我在微信上玩一个叫“跳一跳”的小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通过调整按压手机屏幕的时间来控制一枚小跳棋的跳跃距离,只要跳棋不从高台上跳下来,就可以一直加分。可是我不管怎么努力,得分也超不过400,很快就放弃了。朋友圈的顶尖大神也就得了1000多分。
而张小龙的分数记录是6000多分。
玩过这个游戏的人都知道,6000多分是什么概念?这不仅意味着游戏者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水平极佳,还意味着他进入了一种既不全神贯注,也不全神分心的近乎“禅定”的状态,否则,他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张小龙后来也在一次演讲中说,玩这个游戏让他平静。
这时我才明白,对张小龙来说,做产品、打高尔夫球、玩“跳一跳”,本质上都是一回事。
“跳一跳”游戏在最高峰的时候,每天有一亿人玩。很多人,比如我都只不过用它“杀掉”了一点时间。而张小龙这样的人,却找到了一条不断逼近自己极限,塑造自己心性的道路。
同样是“玩”,就这样把人区别了开来。
全文摘抄自 罗振宇《阅读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