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篇错过热点的文章。7月,考生们应该已经被自己心仪的大学录取了。或许有的人,没有那么幸运。
这篇文章我在六月初就编辑好了,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总有更适合的文章要发。就像我们的人生,总是有许多的变量。
那就写给还没有高考的学子和经历过填报志愿的伙伴吧,希望在你们之后的每一个选择的岔路口上,都会想起这篇文章,不仅限于高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29325/fbcc4dcc3cc868c7.jpg)
1.
高考成绩已出,按理说这和已经高中毕业六年的我毫无关系,然而事实是我每一年都要被cue到。
因为亲戚太多,每一年都有要考试的弟弟妹妹。有可能是家族文化,有可能是大势所趋,每一次成绩出来,我都要拿来被比较一番,接着被激励一番,比如今年……
2.
早上爸爸问妈妈,谁谁考了多少分,妈妈说463。
爸爸转头问我,“你高考了考了多少分?”
我:“448,你们说谁呢?”
爸爸:“你妈妈的侄子。”
爸爸:“463在C省不算高吧?”
我:“是的,虽然现在没有三本,但实际上还是有区别的,看学费就可以看出来。
这个分数放在咱们这儿的话,是比我低的(我知道爸爸想听什么)。”
爸爸:“你舅妈这几年一直吹,结果这几个孩子考下来都没有我家孩子高。”
3.
这话里我没有听出骄傲的意味来,反而有一种“劫后余生”松一口气的感觉。
我告诉爸爸,高考只是每一个人生命的一个节点罢了。比起高考成绩的高低,之后大学志愿的选择才是关键。
985、211的毕业生,未必可以找到自己喜欢、适合的工作。反而那些从专科、技术学院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能找到养活自己一辈子的工作。
4.
在填报志愿这方面,我们不得不忽视并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地区>专业>学校。
万千学子们努力地往发展好的城市考。古往今来好像一直都是这样,农村的学生往城里考,城里的学生往经济发展地好的城市考。
我忍不住想问,这样真的是正确的吗?
5.
我就吃了填报志愿的亏。
因为学生时期带课老师的关系,我特别喜欢英语,放在人群里,英语成绩也就是中上,但是喜欢就是这样不看结果,义无反顾的。
填报志愿的时候,家人都在我身边,看学校,最后离了临市的一所学校。只是在专业这里有了分歧。
我想报喜欢的英语专业,而妈妈说现在流行计算机,我大姨家的女儿,三本出身,现在在北京月入8000,一辈子就不用愁了。
然后我也顾不得电脑屏幕上显示我这个分数并没有达到计算机专业的录取线上,我想,班主任说了,好多人都是在最后一秒,换了志愿。
我想,我应该有那么幸运吧。
然而,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采矿工程,对于全家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爸爸到凌晨还在叹气。
最后在复读和继续上大学之间,我选择了上大学,我已经没有重头再来的勇气。
6.
在这里,我以过来人的角度告诉大家,不管你的家人朋友在你选择的时候和你说了些什么,他们的建议只是用来参考的。
你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如果未来你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职业上奋斗终身,那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这个夏天,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