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开始了喜欢讲大道理的行为。记忆中,以前的自己不是这样的。
昨晚,好朋友小新在车内和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森哥,你的意思我明白啦,我好怕你又给我说教啦。
后来回到家里,我慢慢回想了一下,发觉自己真的好像经常给小新讲大道理。
小新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公务员,人美心善脾气好,连她都觉得我太喜欢说教,太喜欢讲大道理了。看来我觉得我得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
小新学历,工作,生活环境,和我都差不是太多,至少有类似的知识背景,有可能我懂的一些大道理,她应该也是懂的,根本就不需要我讲。
今天无意中又看到一则新闻,在“最令人讨厌的沟通方式”调查中,“讲大道理”名列前矛。
看来讲大道理,真的让人深恶痛绝。
回想以前,记得自己刚毕业工作那会,因为公司的一些流程制度较为繁琐,跨部门协调很不顺畅,搞得自己工作很浮躁。下班后,为了缓解一下心情,请一个同事一起吃烧烤。
边吃烧烤,边向同事诉说了工作上的遭遇的时候,结果同事给我讲了一大堆的道理:
1.公司聘用你,不是让你来提问题,而是让你来解决问题的。
2.你沟通协调能力还需要加强锻炼
3.抱怨没有用
本来想听同事给自己安慰几句的,结果一个晚上,听他讲了一大堆道理。心情不但不好转,反而更加的郁闷。下次遇到烦心的事情,也不想约他聊天啦。
现在回想起来之前的经历,再对比自己现在的喜欢讲大道理的行为,发觉自己一直在低情商行为里转着,而不自知。
真的要谢谢小新的启发了。
接下来,反思一下自己应该怎么改变:
1.讲大道理可能是自恋的行为
深刻地认识到,讲大道理,有可能是一种自恋行为,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懂得比别人多,比别人经验足。
一遍遍地讲大道理,看起来是为对方好,但是忽视了对方的情感需求。
连对方需求是什么都不了解,一上来就用“大道理”帮助对方,这应该就是自我满足与自恋的心理吧。
有句话说得好:
帮助别人,就是为别人着想
干涉别人,就是为自己着想
所以,从思想上要有认识,人不是机器,不是只关注正确与否,她是有感受的,是有情绪的。这点是自己深刻的理解。
2.不谈道理,谈情绪,讲感受
以后与小新交流,尽量不再谈道理,多谈情绪,谈感受。
记得以前看过文章,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他每次接受咨询者咨询的时候,说的最多的词就是“嗯”,效果非常好。
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有道理。良好的沟通,真的是情绪的有机互动,倾听关注对方,或许已经足够。
道理人人都懂,但是是最没有趣味的部分。只有情绪的互动,才是最有趣味的。
3.思考能为别人做点什么
她想看某个汇演,我想想,是不是可以帮她买票,而不是向她讲这个明星怎么怎么不好的大道理。
她生病了,我想想,是不是给她买点药,而不是向她讲多喝热水的大道理。
她不开心啦,我想想,是不是请她吃顿好吃的,而不是向她讲要懂得如何调节心情的大道理。
如果我有时候真的帮不上什么忙,或许一个拥抱,也胜于说教。
经过今天的反思,发觉自己的低情商行为已经很久很久,希望未来的自己能改进,做个高情商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