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班路上,遇到一对母子,她们和我一前一后的走着。孩子和妈妈对话一直用普通话,妈妈回复也是。可是普通话很蹩脚。我心里有了疑问:这样教孩子好吗?不能标准说好普通话,方言也不会说了。普通话推广对于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方言是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方言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着一个地方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表达出他们独有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是珍贵的无形遗产,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实上,方言在默默地塑造着我们的表达能力,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描述一件事时,用方言词汇或说法既准确又形象,给人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之感。而如果不使用特定方言,则只能传达事件的基本信息,描述起来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灵动和表现力。比如我们柳林话中的“宁”,它的意思可能是夸奖,与“杠杠滴”,类似,在用柳林话说的时候那种豪爽 ,诙谐,特有的柳林风味表达的淋漓尽致,而用普通话说出来有时就失了这种韵味,火候就稍稍欠缺点。有人觉得方言发音难听,说方言显得土气。其实无所谓难听好听。在我看来普通话和方言并没有粗俗和高雅的区别,多语言表达,也许可以培养孩子的多语言表达能力呢!方言也说不好,普通话也说不好,那样才是洋不洋,土不土,让人听着难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