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进坑里如何爬出来
有个词语,跟“熵增”一样值得我们好好吃透,叫内卷化。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讨论清朝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学者们针对清朝没有发生革命的现象,提出了内卷化的概念。
清朝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以及内卷化到底是什么概念?
——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非常低,
所以,不管人们做什么,都不需要改进技术,通过增加人力就可以解决。
比如在清朝的时候,生产丝绸和瓷器有利可图,作坊的所有者如果需要扩大再生产,只要多招一些手工业者就行了。
如果同样的事情在英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人力太贵,作坊主想扩大生产,增加一百个人的花费还不如搞一台机器来解决节省成本的问题。于是英国人开始研究改进机器。
清朝的时候,因为作坊主不研究开发机器,就不会有工业来吸收多余的人口——工业化时代人口才是资源,在工业时代之前的农业社会,人口往往是累赘,因为农业社会对过剩人力的吸收能力极弱,过剩的人力进一步导致人力成本低,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清朝在这种恶性循环的逻辑之下进入了一个循环向下的通道。如果没有外界打破自身的循环,很难突破手工业和农业的“结界”,就像一面无形的玻璃似的,挡在清朝的前边。
所谓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这种形式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
“思维有问题”是非常“万金油”的解释,这种解释方法能解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的国家穷?
我们可以套用一句,说他们国家人的思维有问题。为什么中东总打仗?我们套用一句,也是他们的思维有问题。其实,喜欢用这个逻辑的人思维才有问题。
另外,把内卷化的逻辑延伸下,就能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现象。比如,一个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很早就辍学,然后进入社会当小工,他只有体力可以出卖,闲暇时间也被游戏和抖音挤占了。他想学习点新东西,基本不大可能得到周围人的支持,而且他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这就是一种“低层次循环”,日复一日,人生越混越掉坑里了。
再如,一个京沪的白领,天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他过了一些年才发现,他以前所得到的升职加薪,本质都是教育和年龄的红利,等到黄金年龄一过,如果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绝大部分人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得越深。
一旦进入真正的内卷化的陷阱,如何解决呢?
首先,解决内卷化陷阱的问题就是注入外界的资源。
为什么后来我国从农业社会的内卷化逻辑中摆脱出来了呢?
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初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我国被深层次改变了一遍,加快基础建设、推广平等意识、妇女解放、全民识字……在全民的努力下,社会的软、硬件方面都有了初步的奠基,这算作自身的努力。
其次是苏联的援助,在苏联的支持下,我们获得了很多技术。中国初步有了工业化的能力,不仅埋藏在我国地底的财富被开发了出来,而且各种各样的物质也被加工成了有价值的产品。
后来,我国加入WTO之后,出现了像大海一样的市场,前期的工业准备具备了更高的价值——我们的工厂和设备可以生产、升级、再生产,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型成为工人,越来越多的人收入多起来,慢慢地形成了巨大的内需,内需又可以拉动经济。
一开始我国的工厂生产一些低端的产品,慢慢地生产出越来越精细的东西,将来会像韩国、日本一样引领科技进步。
一个人要解决内卷化的陷阱难题,是需要外力来帮助的,即需要外界拉一把,也就是我们民间说的贵人。
所谓的贵人,其实是比你高出一个段位的人,你的问题在他那里不算什么问题,他可以把你从底层拉上去,当你有能力形成正反馈,你就能在高层次进行良性循环了。如果你能力差一些,也有可能是锁死在了一个稍微高一些的层次,但是一定会比之前强一些。
“小孩靠教育,年轻人靠勤奋,中年人靠运气。”
教育其实是很多人的“贵人”,知识本身就是上帝,可以帮助很多人提高很多层次。
从某种层面上看,如果一个人真的很勤奋,教育对他是非常平等的。现在你能够在网上看到耶鲁大学的心理学课程,并且这些内容还是翻译过来的。
很多人认为犹太人智慧是因为他们的基因(血统),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如果严格地讨论血统,原始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一个血统,都是中东闪米特人后裔。
你如果坚持认为犹太人种族智商高,你得顺便相信阿拉伯人也智商高。因此,准确地说,犹太人这个概念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统概念。也就是说,信仰犹太教,并且母系跟原有的犹太人有血缘关系的,就是犹太人。
不过犹太人的成就,是和地理位置有着很大关系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犹太人里成就高的,往往名字中带有“斯坦”和“伯格”,基本上都是大德意志地区的犹太人,也就是现在的德国和奥地利那一带的犹太人,而其他支系的,普遍成就比较低,比如东欧的那些犹太人就没有很大的作为。
对于这种现象,这些年有一个非常可信的解释:犹太人高成就,其实和德国最早开始搞义务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们吃了大德意志地区的教育红利。
解决内卷化陷阱的问题就是注入外界的资源。对一个人而言,教育是一个人的贵人,是解决一个人内卷化陷阱问题的最好的外界资源。
其次是多试错会带来运气。
中年人靠运气这件事不好理解。首先,几乎所有有成就的人,在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一步,都是靠运气走出去的。对一个人而言,勤奋和智力学识都是基础,能不能实现跃迁,主要靠运气。
运气既然这么重要,具体怎么操作呢?其实没有特别的办法,你要多尝试不同的事情,才能获得更多的运气。
以前一个很厉害的人说,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多尝试,多去面对不确定性。
你只有买了彩票才会中奖,你只有去寻宝才有可能碰到宝。
比如年轻的时候,不要怕苦,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多尝试,毕竟一线城市变化多、机会多。运气和变化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就跟进化似的,进化始于自身的基因突变和环境的变化,所以不要太害怕变化,也不要太害怕不确定性。
如果你做的每件事确定性都很强,当你在学校的时候,你是个好学生,当你毕业以后你是个好员工。是的,你很少冒险,人生按部就班,那么结果你就会成为彻底的无神论者,因为拜佛不拜佛对你获得的结果没什么差别。
如果你做高冒险性质的事情,对运气的要求就要高很多。比如一个人以打鱼为生,需要出海,或者从事高危行业,每天睡着不知道能不能醒来,时刻充满了风险,这样他就慢慢对不确定性充满畏惧,很容易变得迷信。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钱是怎么来的,你想迷信也迷信不起来。
运气就是基于不确定性产生的,一般来说,你坐在家里什么也没干,好运很难会从天而降。
我们正常人在进化上有一些缺陷,比如本能地恐惧变化和不确定性,因为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随意溜达很容易被老虎吃掉,我们都是不爱乱溜达的人的后代。
我们也总是很容易悲观、泄气,没法长时间保持乐观,这也好理解,因为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好奇心太强,看见毛茸茸的豹纹绳状物就想摸一下,那么这种人基本上就被淘汰了,剩下的人都本能地对不认识的东西充满疑惧。而且本能地对短期没效果的东西充满反感,没法在一个领域熬死竞争对手,也就没法在多条战线上同时进攻。
所以,基于以上的缘故,绝大部分人容易掉入内卷化的陷阱而难以爬出来。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内卷化的陷阱之后,你才能先于别人爬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