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国推理悬疑剧,必定不会让出场的人物过少,嫌疑人多观众们才会开动大脑去探究谁是真凶,嫌疑人少瞎猜也能蒙对,大大减少观影的乐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61314/84eb694f31bdca93.jpg)
安插行迹可疑人物一来迷惑观众,二来能复杂化剧情,三来当揭露真凶时,嫌疑人越多观众产生意外感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引入无辜可疑人物还是挺有必要的。
有时出场的迷惑人物甚至为路人级人物,例如《东野圭吾推理系列》EP09,女主饭田智美,好友典子夫妇,受害者为山下昌章的前女友堀内秋代,凶手为住典子隔壁的小学老师樱井,人物关系极简。开头一张奇怪的照片将悬疑拉满,除开典子前期失联,其夫山下昌章为隐瞒与堀内秋代的联系而言行可疑外,凶手无悬念。影片安插的迷惑人物为樱井老师的一位学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61314/b156927a9705f057.png)
之前女主误认为典子已遇害,堀内秋代失踪,女主险遭不测,按常理推断堀内秋代杀害典子后失踪,如没有该路人小学生出现,女主可能会想到失踪的堀内秋代已死,嫌疑自然落在与两人皆有关联的山下昌章身上。可随后典子出现,夫妇两人袒露堀内秋代来过家里,夫妻间因此闹矛盾,典子毫无杀害堀内秋代的动机,要说嫉妒更可能为堀内秋代加害已与山下昌章成婚的典子,山下昌章的言行反常,是由于夹在两女人中间位置尴尬,要不是女主之前因联系不上典子,怀疑典子遭遇不测,即便有短信证据也根本不会认定山下昌章加害她。正是有重大嫌疑的山下昌章在明,行踪未知的堀内秋代在暗,最后揭露出幕后人既非山下昌章也非堀内秋代,才使观众产生极大意外,其动机同样出乎意料。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61314/5dcb2bda94bbd181.png)
有些编剧设计出更为迷惑的情节——虚构一个并不存在的嫌疑人,这类构思在密室类案件中最为常见,当首位受害者出现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不相信凶手在他们这些“善良”人之中,优先考虑外来者闯入,努力寻找外来者的证据,如《无人生还》、《八面埋伏》。集体捏造出一个不存在的嫌疑人,最为著名的当属《东方快车谋杀案》,捏造一位穿龙袍的女人。《看不见的客人》在男主自曝真相前,捏造出一个似有似无“看不见的陷害者”。一人饰演两角凭空伪造出嫌疑人《惊魂记》、《罗杰疑案》。
可疑人物引入后,Ta必须做出一些引起破案主角注意的反常行为,影视剧中的演员则故意表演得诡异邪恶(最为典型《轮到你了》),可疑人物出于某种原因躲避主角或见面时有所隐瞒(否则毫无悬念),直到主角因追查线索找Ta对峙后,才洗清Ta的嫌疑进一步接近真相。可疑人物有时设计成知道些凶手内幕,哪怕仅知道凶手的一个小小特殊习惯,对凶手而言都是致命的。或设计成可疑人物对凶手一无所知,误认为破案主角是恶人而躲避。可疑人物的异常举动大多为出现在一些不该出现的地方,譬如在凶案现场附近晃悠,与凶手打过照面或对话,在主角面前一闪而过,留下醒目的外貌衣着标志以便主角能再次找到Ta。
当然,出场的可疑人物并不是越多越好,人物太多观众不仅记不住名字,甚至看完剧后连人物关系都还没理清楚。优秀的悬疑剧无需过多的主要人物,五到八人即可,多人间明争暗斗相互利用,逐步展现细节线索使剧情不断产生意外反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