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一直以来我认为就是一个人优秀的交际圈,其中包括各式各样对你有所帮助的人,有的人给你忠告,有的人给你机会,有的人给你财富,而人脉,就是这些人的代名词。
我有个朋友,从一家单位跳到另一家的时候,为了庆祝自己的新生,花光了所有积蓄,然后凭着人脉,筹措了一点生活资金重新开始。目前稳定工作两年了,筹措的钱全部都还了回去,工作也很有起色。
我当时就觉得这小子人脉不错,就算他未来某一个时间点上一无所有,但有人脉就会有一切。直到最近读了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忽然有些新的想法,可能还不成熟,但不妨碍我思考并陈述一番。
《百万英镑》的故事是说一个穷人在拥有一张无法兑现的巨额支票后,陡然化身贵族,从此向幸福生活一路高歌的故事。小说的手法仍然是典型的马克吐温讽刺术,不过其真正反映出来的内核倒蛮值得研究,那就是人脉究竟是什么?
首先,人脉的本质是平等交换,否则单方面的付出或长期收支不平等都必然导致人脉崩塌并消失。在《百万英镑》中男主手持巨额支票,没有付出任何其他东西,便可以收获精美的食物、量体的服装、贵族的友情以及美女的青睐,这一切在男主四周构建了一个上层社会的人脉网,让他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异乡人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大富翁。在这个人脉圈子中,平等交换似乎并不存在,因为男主手中的巨额支票既不属于他,也无法被兑现。而且一旦真相被揭穿,男主不仅将一无所有,还会负债累累,甚至因此而被逮捕入狱。
小说没有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以至于男主也没有被任何人无情的揭穿,而且他的诚实、聪明,帮助他在贵族圈里获得了新的机会,利用自身的“名人效应”,让大家购买了他朋友手中不被看好的金矿,并赚取了巨额的佣金,化身成为真正的百万富翁。当然,这是故事,所以才不可思议。但我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内心却有所触动,因为我仿佛见到了一个“骗子”。
骗子用光鲜亮丽的外表获得了上层人士的认可,并为他们虚构了一个自身的价值,然后空手套白狼攫取暴利。但是那些人脉为什么心甘情愿——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却乐于付出,他们不可能所有人都被蒙蔽。
除非不是不存在所谓的平等交换,只不过这个平等交换是想象中的交换,不是现实中的。想象中的平等交换,也能促进人脉的发展吗?当然,而且这在一些人眼中叫做长线投资——他们看中的是对方的潜力,而未来只要此人发达,“交换”就会有所兑现。
长线投资当然意味着与风险并存,如果投资失败,也只好自认倒霉,这种事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发生。但是投资成功便能真正的获得回报吗?也未必是尽然。
回到题目,人脉是什么?通过上述论述,人脉是可以被即时和延迟兑现的平等交换。而这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何为平等?同一件事情,同一样物件,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衡量,否则为何会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分明“滴水”是救于危难、而“涌泉”是发达之后的馈赠。
前几年,我那个跳槽的朋友就与我谈,说攒不攒钱其实无关紧要,活在当下最好,而且只要有人脉,随时可以创造财富。我当时虽然嘴上没有承认,但心中大抵是相信的,毕竟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时至今日,我再回望,人脉的确能够祝你脱困当前、助力腾达,但若你没有回馈对方的能力和潜力,你又如何维系所谓的人脉呢?这个时代虽然经济发达,物质富足,但又何尝不是一个实际的时代,有几人不图回报,慷慨解囊呢?
有人曾说:鲜花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盛开,自有人脉。非也,人脉一定是需要经营的,“自有”很难实现。否则你的人脉一定脆弱地无法炼于烈火,这也是现在有关人脉的书籍课程为何火爆的原因。但同志们,人脉不是会了一些理论就能搞定的,人脉需要自身的投资,你若缺少付出,却期待人脉拥护,我只能说你是活在上个世纪的小说里,对现实毫无清醒的认识,只是在幻想着什么时候能碰到一个无聊的亿万富翁,给你一张无法兑现的但能被所有人推崇的百万英镑支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