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写到,质量与采购经常互怼,于是很多朋友找到我说,质量其实与生产的隔阂更大,而且日常矛盾更多。我在企业管质量也同时管过生产一段时间,所以今天谈谈这个有趣的问题。
昨天我看到一个有趣的文章《质量经理是“替罪羊”,生产经理是“倒霉蛋”》
如果说质量经理是替罪羊,那生产经理就是倒霉蛋。在三鹿、福喜事件中,站在法庭被拉去与总经理作伴的,一个是质量经理,另一个就是生产经理。都说“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既然出现了质量问题,而质量经理的职务名称中恰恰有质量这两个字,你不陪绑谁来陪绑?而既然“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生产经理的职务名称中恰恰有生产者两个字,那你也必须被选中与总经理作伴。
质量经理是“ 替罪羊 ”,生产经理是“ 倒霉蛋 ” !
我通常每周都会有几天在产线办公,经常品质部门的经理同事回过来向我吐槽:
“生产这些家伙,只顾产量不顾质量,一点质量意识都没有,明明有问题还想出货,幸亏我们发现早。!!“
“老大,这帮生产的没质量意识,明明产品要老化24小时才能出货,他们为了赶出货进度,作为质量人员,我是不同意的,老化12小时就想偷偷出货,幸亏我们发现的早!!
“明明产品可靠性要求是,。。。,但生产为进度,想改成。。。”
这时呢,我通常会鼓励一番,“嗯,干的不错,质量坚持原则很好,加油!!”
但我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远还没有截止,为了了解情况,我找生产负责人过来,又是一番吐槽:
问题1:
“最近确实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你也知道,公司前段时间,没什么订单,所以公司为节省成本,把人员都裁剪了,最近订单又来了,自然又赶紧找临时工,要人要比较急,良莠不齐,而且都没什么时间培训”
大家可能会说,都是公司原因造成的,但这个确实是该行业公司的普遍性的问题。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推给“行业特点“。
质量部不应该把责任都推给生产,“质量是生产出来”。
1、能否帮忙一起培训新员工啊?
2、识别哪些关键工位,对关键工位新员工,重点巡检;
3、申请建立对应的质量激励政策;
4、QC员能否临时转岗,在部分生产工序带带新员工呢?
5、是否可以与生产,研究一些治具工装,来减少人的波动的影响啊?
如果,大家都奔着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很多不必要的争吵都可以消除了,大家携手合作,和谐工作环境,不是更有利于工作么?
问题2:
“老大,你是不知道啊,前端市场要货要的急啊,我不发货,就捅到老板那里去了。到时候,老板首先找我是问,我当然想办法尽快发货啊,而且我们这产品这么成熟了,减少老化时间也没问题吧?”
通过,2方的回答,我相信有很多同学,基本都知道问题症结在哪里了。
因为,我们属于非标品,产品可靠性要求基本也是研发同学意见制定的,于是我又找研发,
研发答曰:“我们也是根据经验拍的,具体为什么这个条件,这个时间,我们也不清楚哦!!”
问:“能改改么?”
答曰:“我们没相关数据,不好判断啊,最好做做试验看看”
我又让质量同学,把该产品,历史 老化发现的问题问题比例,还有市场表现的数据,呈现给研发,最后,我们又和生产,一起做相关分析研究,确定新的产品出货标准,保障质量情况下,又减少了生产出货时间。
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
到这里,大家是否觉得好笑呢?
明明,拉研发一起,讨论就可以解决问题。偏偏,品质、生产,为这个事吵得不可开交。恰恰能解决问题的人,反而被晾在一旁了。
我后来想,可能是这样的:
质量经理认为:我的职责就是监督按要求执行,这个规格标准是研发定的,研发不改我为什么要调整标准呢。
生产认为:你质量是负责判定合格不合格的,肯定要让你调整标准,我们才能准时出货啊。
于是乎,就有了开头吐槽的一幕。每个人都从自己职责角度出发,都认为是对方不对,但如果奔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更主动一点,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是对方的问题,再积极一点。其实会发现,问题很快可以解决的。
好了,我刚才说的呢?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上述问题根源其实还没解决。
1、订单预测,市场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库存计划,4级计划的联动如果能提高准确率,才能根本优化。而市场需求,实际是前端的 市场管理流程的问题。
2、产品与研发,产品推出节奏,还有产品复用平台、零部件标准化,提高生产排程的平准化,才能根本优化;
3、研发,对产品老可靠性机理研究的不够深,质量也没有及时反馈调整优化。
这些问题才是问题的根因,质量部应该把精力投入到前端的流程优化、CBB工作推进、物料标准化、物料质量管控,自然后端这些问题就自然消除了。而且在前端投入一名质量流程优化,研发质量人员,可能可以在后端减少几倍的QC人员。
生产与质量,也可以携手,摆脱很多无谓的争吵!!
-End-
如果觉得文章还行,可以联系作者:ppyysonic,进质量交流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