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上法

作者: 木兰参can | 来源:发表于2023-01-23 23:11 被阅读0次
    佛法是增上法,不是是非法,它不去评判别人的对错,只管怎样能变得更好。简而言之,佛法的存在,是为了让人活得比没有佛法时更好。——《雪漠智慧课程》雪漠 著

    今天一位志愿者老师林老师的父亲去世了,诵了一遍金刚经,心中祈愿,“我今日诵金刚经一部功德回向林秀溪老人,愿他放下万缘,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奶格玛千诺[合十][合十][合十]。”

  颂媛老师说,“林彦贤老师多年来在为文化传播传播做着贡献,直到昨天晚上还在为我们的暖春活动做视频。林老师人品高贵,温恭亲和。且能力出众,贡献斐然,这和祖辈优良家风的熏陶、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念诵了明空老师之前分享给我的回向偈,回向给他。记得明空老师说,诵经,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有个数字,大概是70%是对自己,30%能作用于他人。

  我喜欢听经读经抄经,现在更喜欢读,读的同时聆听自己的声音,有些放不下的是非念头,读了金刚经后就自然放下了,它确实帮助到我,让我的心得到清静、安宁。

  这种变化我是如何体验到的呢?今天我的好朋友跟我说了家里婆婆背后骂她了,但其实我的朋友她很善良,对家庭奉献也很大,什么事情并没有做的不周到的地方,依然会有这种。而且她也最不能接受背地里的这种骂。而她的老公并不相信如此,还怪我朋友事多。我如何劝她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时我是说了些是非评判之类的话,善良和人性之类的,适度保持距离,太近了容易这样。不要事事都让着,不然习惯了,也不知足。你很善良,但人都以自己的角度,然后就有误解或者不满意,不满足,抱怨。就想发泄。以及善待他人的同时要善待自己。尽量不要让自己生气。但是觉得如此并不能帮助到她,并不能起到开导她的作用,倒是容易增加她的痛苦。

  晚上在想,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我自己的问题也没有放下呢,怎么要求朋友呢?因为我的婆婆也不情愿去帮我们带孩子,她只想待在老家,她说了很多次这样的话了。而我也没办法,我也想把孩子带在身边,因为她自己在家带确实也带不好,一个人照顾确实不行,至少我不想让孩子这样太随意的这种,我也想下班陪陪孩子,同时觉得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带孩子的观念不同。但是她是那种,觉得小孩子吃喝拉撒,能养活就行了,没必要什么讲究,小孩咋带都行,过去她都是这种带法,为啥到你这里就不行。这就是分歧。

    原先在老家照顾,是她姥姥姥爷和她姨,同时在照顾,正好他们也有时间和精力帮忙,也确实让人比较放心。他们也有要忙的事情啊,而不能一直这样。其实心中有个想法,月月给婆婆钱我也愿意,只要安心照顾就行了,我需要工作挣钱养家,工作不能停。也许更多的是她不习惯,不自在。也能理解。我不该对她有过多的要求。什么事情我都喜欢自己承担,不喜欢求别人。比如,我真想自己既能带孩子又能工作,免得求人,人又不情愿的这种麻烦事。然而我的工作也不轻松,没有精力和时间。

  你看,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是在以自己的困难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陷进去了,焦虑、痛苦,担忧随之而来。

  其实在想这些是是非非的时候,心就陷入其中的纠缠了。第一,平心静气,不要对他人有过多的奢望,如果他人有自己的想法,也内心完全接受和理解,不要因为自己的困难和焦虑,去怨别人,这样,心自在,也不会与人计较太多了,凡事真的能让步,就算他人做的对自己而言不如意,也接受;第二,是非是相对的,其实你一去思辨,一去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从对方角度考虑时,这种计较就出现了。问一问自己,如果别人仅仅是为自己考虑而不情愿的时候,你能做到真心地理解和容纳吗?就算她的这种做法于自己无益,自己能不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准去想这件事情吗?第三,能放下猜度,不去想别人如何想,只考虑自己如何做才对,糊涂一点,不想知道别人的心思,别人如何与自己无关,只真心关心真心理解,仅此而已。可以做到吗?换句话说,不管别人对我们好与不好,自己都选择对他人真心好,一视同仁,可以做到吗?就算别人对自己有伤害也不计较,不去执著于这个“我”的受想行识。

  “佛法是增上法,不是是非法”。今天又想起了这句话,对啊,当心陷入是非的痛苦不能自主时,诵一诵金刚经吧,它能教你放下。同时也想,为什么那么多家庭陷入是非?而且,互相伤害总是难免的,没有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人这一辈子,活在这样的鸡毛蒜皮的计较里,真的难得清静,如果躲不了,该如何面对呢?如何才能避免?避免不了的,又如何做才是真的让互相伤害的事情,变成互相助益,或者是拥有一种根本不计较是非得失的一种恒久的、包容的、博大的心呢?红尘俗世中的修行,点点滴滴的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真的会天空。

  多年前的一次抄经,那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救了陷入了世事纠葛痛苦不能自救的我。放下,心得自在。

    其实我们每个人平时都会有许多的痛苦和不自在,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明显的伤害身心,但许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需要从净化自己的身心这里来入手,总是向外求,忘了我们本自圆满,本自富足。身处红尘,深陷这些家庭琐事中,当作修炼身心的契机去努力改变自己吧。“顺则凡,逆则仙”。

相关文章

  • 增上法

    佛法是增上法,不是是非法,它不去评判别人的对错,只管怎样能变得更好。简而言之,佛法的存在,是为了让人活得比没有...

  • 团体修行,共业增上!

    作者/李慧 团体修行,共业增上!同心同愿造共业,团队和合互增上。 感恩能有这么殊胜的法缘遇到好的老师和团队,感恩此...

  • 文殊菩萨的剑

    《瑜伽师地论》中说:“谓为趣增上心而修净戒,名增上戒学。为趣增上慧而修定心,名增上心学。为趣烦恼断而修智见,名增上...

  • 增上缘

    哭,是乐观的另一个样子。 知道到天庭的路, 一直都在路上。 他只是走得慢、走得弯曲。像个淘气的孩子,边走边玩,有时...

  • 增上慢

    增上慢是人们接受新事物的最大障碍,他是什么意思呢?增为广,多,上则与下相对,慢则是指自己胜过别人,合起来就是指在进...

  • 看似两地, 实是一处。 行住坐卧, 无时不共。 迷时师牵, 奋勇向前。 醒来自力, 精进增上。 内求外化, 万法心...

  • 增上慢人

    学习心理学到达一定程度,读过很多书籍,考取很多证书,成其一方,小有心得便容易成为“增上慢”。 如何解读“增上慢”,...

  • “增上”浅体验

    孩子最近期中考试班里49名,年级260名。 像这样的成绩,我们夫妻会忽略孩子年纪排名,而把关注点放在班级排名,所以...

  • 《成佛之道》 85——印顺法师

    〈接上篇〉 庚三∶ 此能净尸罗,亦是定方便。 这是结前起後;现在要从戒增上学,说到心(定)增上学了。 上面所说的∶...

  •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笔记(2)09.30 AM

    第一章:佛法修持的基础 1:行持一切善法要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行善的功德才能日日增上,直至成佛永不灭失。三殊胜指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增上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rr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