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佛之道》 85——印顺法师

《成佛之道》 85——印顺法师

作者: 顿律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10:49 被阅读0次
佛陀

〈接上篇〉


庚三∶ 此能净尸罗,亦是定方便。

  这是结前起後;现在要从戒增上学,说到心(定)增上学了。

  上面所说的∶密护根门,饮食知量,觉寤瑜伽,正知而住,知足,远离,都是「能净尸罗」的;能这样去行,戒学一定会如法清净。虽然戒以杀盗淫妄为根本,但如在日常生活中,贪求饮食,贪乐睡眠,不能守护根门,不能自知所行,对物欲不满足,对人事不远离,那一定会烦恼多,犯戒作恶。所以佛制戒律,不但严持性戒,并且涉及日常生活,团体轨则,举止威仪。将一切生活纳入於如法的轨范,犯戒的因缘自然就少了;犯戒的因缘现前,也就能立刻警觉防护了。这样,自然能做到戒法清净。所以说到戒学,切勿轻视这些饮食等日常生活,以为无关紧要才是!

  这样的戒学清净,也就「是定」学的「方便」。这是修定所必备的基础,也可说是修定的准备工作。经上说∶『戒净便得无(热恼追)悔;无悔故欢;欢故生喜;由心喜故,身得轻安;身轻安故,便受胜乐;乐故心定』。这因为,持戒清净的,一定心安理得,自然能随顺趣入定学。如从日常生活的如法来说∶不会贪求滋味,饮食过量;不会贪著睡眠,终日昏昏的;随时能防护根门,正知所行,这都就是去除定障。所以戒清净的。『寝安,觉安,远离一切身心热恼』;『无诸怖畏,心离惊恐』;身心一直在安静中。如加修定学,自然就顺理成章,易修易成。一般人只是爱慕禅定功德,却不知从持戒学起。不知道自己的身心,一直在烦动恼乱中,如狂风骇浪一样,就想凭盘腿子,闭眼睛,数气息等,一下子压伏下去,这就难怪不容易得定了。就使有一些定力,由於戒行不净,意欲(动机等)不正,也就成为邪定;结果是为邪魔非人所娆乱,自害害人。


思考题:

1、怎样才能做到戒法清净?

2、佛制戒律包含了哪些内容?

3、戒定二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作业:背诵——此能净尸罗,亦是定方便。

相关文章

  • 《成佛之道》 85——印顺法师

    〈接上篇〉 庚三∶ 此能净尸罗,亦是定方便。 这是结前起後;现在要从戒增上学,说到心(定)增上学了。 上面所说的∶...

  • 《成佛之道》108——印顺法师

    <接上篇> 己三∶ 明净恒不动,如日处晴空;一切世间行,不染如莲华。 再举两个譬喻,来赞叹阿罗汉的功德。 一、证得...

  • 《成佛之道》107——印顺法师

    <接上篇> 己二∶ 此或慧解脱,或是俱解脱。六通及三明,世间上福田。 经中说到阿罗汉,有六种、九种等分别,现在说二...

  • 《成佛之道》106——印顺法师

    <接上篇> 戊四 己一∶ 断惑究竟者,名曰阿罗汉∶毕故不造新,生死更无缘。 体见正法而断了见惑的圣者,知见是绝对的...

  • 《成佛之道》102——印顺法师

    <接上篇> 乙二 丙一∶ 通论解脱道,经於种熟脱,修证有迟速,非由利钝别。 能证这四谛与缘起法的圣者,想简略的叙述...

  • 《成佛之道》103——印顺法师

    <接上篇> 丙二 丁一 戊一∶ 见此正法者,初名须陀洹,三结断无馀,无量生死息。 再来叙述圣者证入的次第。声闻乘的...

  • 《成佛之道》 74——印顺法师

    〈接上篇〉 戊二 己一:灭应灭于惑,惑灭则苦灭,解脱于疑爱,现证寂灭乐。 现在来说灭谛。灭有两个意义:一、是灭除;...

  • 《成佛之道》 72——印顺法师

    〈接上篇〉 庚二 辛一:无明之所覆,爱结之所系,有识身相续,相续而不已。 缘起支的叙述,很多是从识支开始的,所以经...

  • 《成佛之道》 81——印顺法师

    〈接上篇〉 癸二:余戒轻或重,犯者勿覆藏,出罪还清净,不悔得安乐。 除了不准忏悔的极重戒而外(不容许忏悔而留在僧团...

  • 《成佛之道》101——印顺法师

    <接上篇> 丙二∶ 此是圣所行,此是圣所证,三乘诸圣者,一味涅槃城。 出世的解脱法门──四谛,缘起;道谛中的三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佛之道》 85——印顺法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xk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