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小国为了自保和壮大,在如何治国和如何与邻国交往方面颇下心机。齐宣王就曾经为了邻国交往之道问过孟子:“交邻国有道乎?”即与邻国交往有什么好的策略吗?
孟子回答说,当然有
“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这里孟子提出了两个原则:
一种是“以大事小”,这是仁者的风范,是顺应“天地万物”的乐天心理,不愿意去欺负弱小,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
另一种是“以小事大”,这是明智之举,顺从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则可以保护国家臣民的安全。这里的“天”在“天人合一”的哲学上,还包括了人事在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要注意这一原则。就是说,在人之上要以人为人,在人之下要以己为人。

居上位时,一定要谦虚,切不可仗势欺人,人生总是盛极而衰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风光无限,繁华过后总会凋零。对于真正悟透人生的仁者来说,谦卑才是应有的心态,而以恭敬心去尊重和对待每一个人,则是他们的特征。正所谓“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
生活中有不少人难忍一时之气,而与人起了正面冲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后两败俱伤。有些人在为一些事攀高结贵;有些人则对这些事志不在此;只在自己的空间静静点亮自己;也不去吹灭别人世界里的那盏灯。知道在人之上,要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己为人;不会去高攀任何权贵,因为他不一定能入我眼;也不会去低看他人。因为他并不需要靠我生活。正所谓天地无私,贵贱皆为角色。这也叫——尊重别人,庄严自己。

尊重是不含功利色彩的,是一种悯人的情怀,它来自人心底深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和关爱。别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很优秀,而是别人很优秀。在人之上请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请视己为人。对比你优秀的人要尊重,对不如你的人更要尊重。
康德曾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
透过批评的眼睛看,世界充满了有缺陷过失的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了低贱愚痴的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和学习的地方。
结尾语
人生而平等,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没有权利假借后天的给予对别人颐指气使,也没有理由为后天的际遇而自怨自艾。
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孟德斯鸠
【详参国学全三册,康德哲学今译,首发其他平台,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