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会说话的人更容易得到理解吗?
我是一个话多的人,但并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会说话的人?
《康熙来了》的蔡康永,《奇葩说》的马东,《晓说》里的高晓松——高智慧式的“会说话”。
《天天向上》的汪涵,《快乐大本营》的何炅,《非诚勿扰》的乐嘉——高情商式的“会说话”。
你看,要想会说话,智商和情商,你至少得占一样。
但是即便看过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和奇葩说的《好好说话》,我依然没有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
因为我根本不想说话了。
人一想要诉说,就开始寂寞。
当你需要用别人听的懂的方式去诉说,那就更寂寞了。
而你试图在无数篇爆文、大热的短视频中get“火”的点的样子,更是寂寞的要死。
get不到,仿佛被隔绝在全世界的狂欢之外。
get到了,庆幸没有被隔绝在全世界的狂欢之外。
但其实,你只是寂寞罢了。
以前,想说说话,找个人就行。
现在想找个人说说话,太难了,大家都去跟平台玩了。
但是跟平台玩儿,好像更难。
发微信,要以怎样的语气,才能被理解而收获评论呢?
发微博,要用怎样的配图,才能被看到而收获点赞呢?
发视频,要用哪种特效和音乐,才能被喜欢和传播呢?
即便你都玩转了,真的能够顺利表达了自己而获取到被理解的安慰了吗?
人类啊,有一万种说话的方式,你就有一万种寂寞的姿态。
只是想说说话而已,这么麻烦,还是不说了吧。
02.会说话的人更善解人意吗?
无论如何,会说话的人,从来就容易受到赞赏。
这也是为什么新媒体在10W+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就拿刚刚发生的滴滴事件来说吧,各个新媒体真的是太会说话了,从各个层面、各个维度给大家提供了深度解析,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
头两天,都是替你表达愤怒的:光看标题就觉得过瘾
有站在被害者角度的——
有义愤填膺直接开骂的——
有传话名人效应的——
有用理智压抑愤怒的——
有替你表达求生欲的——
有女权主义者为你发声的——
第三天,知道你觉得还不够,各种深挖和深度思考就出来了:看完觉得自己占领了话语权和道德制高点。
有谆谆教诲方法论的——
有亲自上阵揭露滴滴内部漏洞的——
有披露阴暗人性的——
有柔声细语给出指南的——
有火上浇油用滴滴日常违规操作引发共鸣的——
有穷追不舍对滴滴道歉文章咬文嚼字喊杀喊打的——
有专业解读犯罪心理的——
以上,仅来源于我关注的微信号,可以说是新媒体世界的冰山一角,已经精彩纷呈到这个地步了,实在令人佩服——这些人也太会说话了吧!
但是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受害者的家人看到这些言论,会有什么感受呢?会因为整个社会都在关注这个事情而略感欣慰嘛?会因为全社会都在骂滴滴而感到正义的力量吗?
或许会吧,就像被欺负的人,围观群众都站在他这边,纵然心里装满了苦也能感受到一丝的甜。
可是人群散去之后呢?那些义正言辞的人、说完话就去追下一个热点的人散去之后呢?有谁真正关心受害者的家人要怎样度过痛失爱女的漫漫余生?
即便文章传递的思想是哀痛的,是警醒世人的,是深刻哲思的,是实用的,却不是悲天悯人的。所以,这些文思泉涌的平台,这些高智商高情商的媒体,到底会不会说话?
我想,在受害者家人眼里,真正会说话的人,应该是那个在人群散去以后,留下来默默哀悼和陪伴的人,他可能一句话都不说,但是他在,就能传达出理解的力量。
说话不就是为了被理解或者传达理解吗?
03.
你或许会说,媒体只是为了挣钱罢了。
所以他们诉说的对象并不是受害者,而是旁观者。
就像那些在围观群众里大声咒骂或者表达观点的人,滔滔不绝,有理有据,又热闹非凡。
那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说话就能挣到钱呢?
因为我们在听,我们需要听,听与自己切身安全和利益有关的,听到自己的情绪被表达,然后膜拜那些“会说话”的发声者。
而我们对受害者的恻隐之心,就这样在“不会说话”的行列中日渐沉默。
可是不会说话真的是可耻的吗?
如果是为了获取理解,那说自己想说的,和说别人想听的,哪个算是会说话?
如果是为了传达理解,那说真实有用的,和顺应大多数人的,哪个算是会说话?
这是一个有太多“会说话”的人的时代,也是一个空前寂寞的时代。
所以,你到底会不会说话?
■ Over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