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纯逻辑、纯推理、放到全宇宙也通行的标准,只有数学以及被数学证明的理论可以说“正确”或者“错误”,其他只能说是观点,在某种场景下合适,谈不上对错。
人类作为物种之一进化,是场景反向塑造大脑,在生存作为目标导向之下,留存至今的就是写进大脑和基因的自然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场景比道理更能打动人心的深层次原因,本质是基因与外景的共振。
数学以及一切抽象推理却是反人性的。
这就导致我们天生对数学相关的东西没有认知,必须得经过枯燥的、系统的、刻意的专门训练,所以概率、统计、数量级这些东西对于人类就真的只是“哦”一下的概念而已。
但世界的本质是概率。
而对垒之间、胜负之间真的就是简简单单、干干脆脆的以多胜少,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资源。
先为己之不可胜,就是以堂堂之阵打有压倒性优势的仗。
大多数人对数量及没概念,对自己拥有的资源和做事目标所需的资源量级没有认知,认知不清自然谈不上胜算。
这其实是很多人的根本问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我们很多人庸庸无成绩,根本原因就是“无算”,对自己的资源无算,对能做什么也无算,当然最后对好结果也没胜算。
盘点自身资源就像清点自己的弹药库,心里没谱自然不能上战场,现实中却是太多人只带一件武器冲入社会这个大战场,勉强活下来可以,遇上稍微大一点的动荡都可能陷入困境,想要有突破怎么能有好结果?!
社会的协作制度决定了大多人习惯于拿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手艺换取收入,这是一眼可计算的,打份工、付出多少时间、挣得多少金钱,既有的路径就是完善手艺,单位时间的劳动能换取更多金钱,让自己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提升价值。
再向上呢?
另外一种量级,涉及多种维度,已经不是一种计算逻辑,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在同一层级劳碌,不是说不好,每一行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是社会、市场验证过的必不可少,只不过对于已经到达一定生态位的个体来说,想要更进一步,就要清醒的意识到:原先的那一套思维言行是绝对不可能完成量级的提升的。
挣钱是拿时间换钱,这个能获取的额度是有天花板的。挣个几万块,在如今这个时代可以说遍地是机会,只要是大学毕业、生活在城市,社会的网络协同下基本不是什么难事;再挣个几十万,对于打工族来说,每一个10万都是一个挺费劲的坎儿,需要很深的社会网络、专行业知识的支撑;要到百万量级就是一个大坎儿了,还跟市场、行业有关,在国家部门,部委领导、国企央企领导,可以看看百万收入已经是什么量级,而在民企,即便是朝阳行业以及趋势领域百万量级也是妥妥的中上了;再到几百万乃至千万量级,国家部门几乎就不太可能了,但可以调动的资源会更大,到了市场里也是绝对的高管群体;千万量级以上是顶级经理人,以及抓住趋势的个体;到了亿级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企业高管、社会精英,很多还是分红和股权等。
再往上就不是挣钱的逻辑了,现时代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关注的都是大佬,动辄亿量级、十亿、百亿,但亿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没什么清晰认知的。可以类比下,感受现在这一秒,然后一亿相当于差不多三年半;我们每天吃米饭,五两米差不多是一万粒,每天两餐两万粒,全部吃掉一亿粒米需要14年;网上还有段子说,先想想我们挣500万需要多久,付出多少,然后如果每天赚500万,赶上马云大佬3500亿需要多少年?自己算过之后,才会知道和大佬真正的差距,而中国的GDP是100万亿。
这是人人都会算、却总不会想到要去算的量级,经常有事没事的计算,养成计算的习惯,在做事之前自然会有客观的评估,理性就是这么算出来的。
《孙子兵法》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她的理论依据底层是数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