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
读《好好学习》一书,对反思部分所做的笔记
相信你会明白,为什么写总结还没收获
1.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作者角度:真正的快速学习,不是一上来就求快,而是先放慢,练内功。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
作者举了一个练习肌肉的例子。如果想要成为一个肌肉男就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力量训练,那么如果我们想要训练思想的肌肉让自己看问题深刻而准确要坚持的基础训练之一便是反思。
由于我们的教育经历中缺少反思这一重要能力的训练。我们大多数人常常把总结当成了反思,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反思/做法:之前的所做都是一个表面比较肤浅的总结。总体的罗列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做的怎么样,哪些没有完成为什么没有完成。很少去深入的思考导致我今天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我应该怎么样?去做如果这么做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因为没有看到改善后的蓝图,所以基本上不会去做出调整,这也导致了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
阐述作者举例:很多种小城市想要建立高铁新城来拉动新城和城市的发展,导致大多失败。
失败原因---假设1:相关规划不合理,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问题
假设2:---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是人口流出地,高铁站建立加速人口流出--供求关系
作者想法:认同第二种可以解决普遍问题的供需规律。作者认为城市发展来自人口需求的聚集。那么研究城市的发展,就要考虑人口的聚集需求变化的趋势。从城市吸引角度看作者发现人口迁徙的规律,中小城市的人口在快速向大城市流动。由于人们在小城市聚集的需求度这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相对下降,高铁新城的失败就几乎是个定局。新城没有留住人的根本原因不是高铁站本身,而是城市竞争中中小城市本身丧失了吸引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3184491/3a11419654179c41.jpg)
反思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 跳跃性假设
作者说: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中,西奥迪尼提过一个观点:“人就是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翻放。”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作者会出现一按按钮就翻放的情况--总是在相似的情景下做出相似的行动。
比如遇见一些比较优秀的人习惯性的后退,再比如寒冷的冬天早上习惯性的不想起床,再比如....
这种面对某些问题不假思索就能做出某种行为的现象每个人都有。
不假思索:是指没有通过思考便得出结论。尽管这种结论的得出没有经过思考(至少没有结合这次情况来思考),但它的产生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我们的直觉或是小时候看到父母或其他人这样处理过我们后来跟随模仿变成自己的处理方式,或者我们曾经有相似的经历当时采取了这样的行为后来便延续下来。
这种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称之为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
个人经历:让我想起之前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内心蠢蠢欲动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一次两次三次机会从眼前一步步流失,每一次都像前一次那样后悔自责觉得自己下一次一定要上去,可每一次临到自己还是摇头退缩,这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也就是---跳跃性行为(跳跃性假设改编)
延伸思考:
①作者也说不假思索就作出某种行为的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为了杜绝这种不假思索跳跃性的假设,每日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把每一个场景环境下所做出的选择,进行一个过程性回顾,并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做出这种选择,做出了这个选择后你又是如何做的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等等,以便在以后的选择中可以汲取经验。
②作者说自己面对名人不自觉的选择后退。我在想,什么样的算名人?名人为什么吸引人?我想答案便是:他们有不可替代的能力,在某一领域有卓越成绩,也做了少有人做的事,坚持了别人没有的坚持,所以他们相应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作者建议:通过提问的方式放慢思考速度。每当有一个重要决定,无论好坏,都要求解释自己的思考的整个过程。要求达到这个目标有没有别的办法?我是否意识到了对手的威胁?做出的决策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办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反思。这样更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3184491/c1c389b6e390d712.jpg)
2.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作者建议:反思的时候主动的进行知识的联想与联结。
损失规避效应:是指我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快感。
例子:小时候得到一个玩具的快感远没有失去一个玩具的痛苦感来的大
丢了1000块钱远比捡到1000块钱的痛苦感更强烈
延伸思考:在营销/组织活动等方面方面也要考虑损失规避效应才能够让顾客有一个好的体验。
思路:提出观点--引申到损失规避效应--描述通过损失规避效应产生联想起到的帮助--回到反思要通过联想产生性知识。
3.反思可以促进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一个方法: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日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
比如:比如可以列出周计划和月计划然后每天看自己的完成任务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