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内心其实是有些内向的女生,上学时,不太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再众人面前说话的那种。小时候认知能力有限,我以为是遗传了我妈妈的性格,所以内向,羞涩,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是天生的。
这是错误的,可怕的认知跟随了我二十多年,让我虽然有表现的冲动,但是因为长期缺乏锻炼,让我的自信心一直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
直到几年前,有一天,我读到心理学专家--海蓝老师,在书中说过的一段话,让我豁然开朗,仿佛被魔法棒点中了一般,开始醒悟,开始想要完全地改变自己。
这句钻石一般的句子是这样的,“看低自己,并不能帮助这个世界,一味羞涩,也不会让周围的人感觉更加安全,要让自己的光芒散发出来,记住,真正的你光芒万丈!”
每个人都是有独特光芒的,不要妄自菲薄地去看轻自己,毕竟自己是这个世界最珍贵的存在。我们平时的礼貌教育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这是一个有教养人的基本素养,但请不要忘记,我们一定也要尊重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高看了他人,而低看了自己。
对于他人,因为我们不可能全面地了解她/他,如果只是看到了一个人的闪光点,就会莫名的崇拜,觉着好厉害呀,但是往往你看到的只是他人的长板,没有看到他的短板而已。对于自己,我们都太了解了,我们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当长处没有被他人更多的看到,称颂,自己的短处又在给自己内心添堵时,会觉着为什么别人那么优秀,而我却那么平庸?对他人的盲目称颂,对自己的过分贬低,让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自我设置的玻璃穹顶之下,感觉自己能力有限,永远无法冲破穹顶,只能一直平庸下去。
一个人一定要打破自我认知的局限,如果认知是局促的,狭小的,那么这个人的发展空间就不可能的是广阔的。
就像一个胖子,在心里认定,他的胖是基因导致的,爷爷胖,爸爸胖,所以自己必然会胖。而不去考虑,在自身条件之下,自己要做什么努力来改变自己胖的状态,一个人再有胖的基因,如果把他扔进没有事物的深山老林,一个周也会变成瘦子好嘛。
所以去打破自我的错误的,不利于自我发展的认知吧,不要给自己设限,想要什么,就去研究,去争取就好了,当一切条件满足,你的愿望自然会实现。
以前,我以为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敢于上台参加朗诵比赛的同学都是天生的放得开,不惧怕众人齐刷刷的眼神,后来的后来我才知道,只是因为他们回答得多,慢慢缓解了紧张,适应了在众人面前说话的状态,勇敢地迈过了紧张的坎,而紧张也就被打败了,远离了战胜它的人的内心和生活。
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人年龄很大了,还是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因为没有给自己创造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没有觉着自己还可以拥有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因为不敢想,所有不敢尝试,所以一直惧怕,而这一点就叫做求仁得仁。
其实人面对不熟悉的场景,不熟悉的状态,内心都会有紧张,这是人的天性,是基因里的,是面对未知的一种自我保护,正确地去看待紧张,去克服,而不是躲避。战胜紧张这只纸老虎,成为最后的胜者。
当终于经过努力,让自己战胜紧张,自信会不请自来,强大会不请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