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前天晚上和女儿女婿商议妥当后,起了个大早,进了城,赶到宁荣街,却被荣国府的阵势给唬住了,只见簇簇的轿马,便不敢上前,最后只好蹭到角门前,之前还不忘掸衣服,教训板儿几句。
小人物的胆怯
这几句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小人物面对庞大建筑时的胆怯。这种胆怯不光在刘姥姥身上有,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比如我,一般走到一座气势恢宏、霸气侧漏的建筑物前面,便不由得胆怯,不敢进去,很怕还没走进去,就被保安叫住,“嘿,你干什么的?”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但凡进这类建筑,一定要挺胸抬头,目不斜视,直接往里面走,就像进自己家一样,如此一来保安有时候竟不闻不问了。有一天我在小区门口的广场散步,来了一中年女人提着大包小包,问我这附近有没有卫生间,我说没有,只有前面的售楼部里有,那女人说:“售楼部可以进去吗,我看门都闭着,不敢进去!”这女人的确道出了实情,一开始我也不敢进去,售楼部虽说不上高大巍峨,却也颇有气势,略显高雅的欧式建筑搭配茶色的大玻璃门,顿时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更加茶色玻璃阻挡了视线,摸不透里面的情况,更不敢随意进去了。话说刘姥姥就遇到了这类困惑,可是不去又不行,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刘姥姥见到了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竟称这几个人为太爷,她告诉“太爷”们自己想找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太爷”们竟然不瞅睬,过了半日才说,“你远远地在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就有人出来了。”还好里面有一个老年人厚道,告诉了刘姥姥实情,让她绕到后门去找,刘姥姥这才找到了门路,等到了后门,之前的渺小感就小了好多。只见后门街道上有些生意担子,有卖吃的,也有卖玩具的,还有二三十个孩子在玩耍,刘姥姥便上前拉住一个问道:“我问哥儿一声,有个周大娘可在家吗?”那热心肠的哥儿道:“哪个周大娘,我们这里周大娘有三个呢,还有两个周奶奶,不知是哪一行当上的?”刘姥姥道:“是太太的陪房周瑞之妻。”那孩子道:“这个容易,你跟我来。”便蹦蹦跳跳地把刘姥姥带到了周瑞家。
刚开始看《红楼梦》这一段很容易被忽略过去,最近才发现这里面颇值得玩味。通过刘姥姥这一波三折的遭遇,我发现,老人善良,孩子善良且单纯,只有中年人势利眼。这是否象征着人生的三个阶段,年幼时不谙世事,看人是人,中年后经过社会大染缸的熏陶,发现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人要分三六九等,所以,看人便不再是人,而是阶层,等老了以后,或许又发现,即便人被分成三六九等,谁又不是活一辈子,谁又能长到这世上不成,从这一点上说,人和人也是平等的,所以看人又是人了,还多了点悲天悯人的情怀。
低级优越感——我就是不帮你
那些挺胸叠肚被刘姥姥称为“太爷”的人,在荣国府,算是混得最不好的了吧。一般能给主子端茶倒水贴身服侍的,是最上等的奴才,如袭人晴雯之流,再次一等只能在外面侯着,如林红玉即小红,小红给宝玉倒了一次水,竟被秋纹骂,”你也有资格端茶倒水“,刚开始对这骂不解,后来明白是小红僭越了,才招来骂的,以小红的位置,只能在外面呆着,是不能进宝玉的房间的。我头一次明白了“端茶倒水”竟不是伺候人的,而是一种资格,一种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格。那再往下,小红就比那些洗衣挑水扫地的粗使丫鬟级别高了,粗使丫鬟又比门上守夜的级别高,门上守夜的比二门上守夜的级别高,二门上守夜的自然比大门上守夜的级别高。总之离主子越近,级别越高,高到一定程度,也是半个主子,如太太夫人奶奶小姐们的大丫鬟,俨然半个主子,离主子越远,级别越低,那几位“太爷”都远到大门口了,想来是级别最低的奴仆了。
在荣国府,这几个守门的恐怕是最伏低做小的,谁都比他们地位高,所以他们眼睛只能往上看,往下看,再没人了。如今来了个刘姥姥,这些人打眼一瞧,便知刘姥姥不如自己,更兼刘姥姥以“太爷”呼之,这几个人自然要拿出“太爷”的款儿了,先是不理睬,好像忘了刘姥姥的存在一样,隔了半日才回话,上面的”爷“一般不都是这样对待他们的吗?所以他们也要这样对待刘姥姥,感受一下“太爷”的滋味。用现在的话说,他们要在刘姥姥身上刷点存在感和优越感。
中级优越感——为了显摆我才帮你
先不理睬,隔了半日才说话,用这种方式和人沟通的确容易显得“有款儿”,当然前提是那人得配合。王熙凤也在刘姥姥面前演了这么一出,当然对象不是刘姥姥,那样就显得太LOW了,王熙凤的对象是贾蓉。话说,王熙凤正在接待刘姥姥,贾蓉来借一个金贵的玻璃屏风,和凤姐打情骂俏一番后,凤姐让他去取,他刚一出门,凤姐又说:“蓉哥回来。”贾蓉忙回来,等凤姐吩咐,凤姐却不言语,独自出了半日神,才说,“也没什么事,你吃过晚饭再来吧。”贾蓉这才走了。这风流俊俏,让刘姥姥觉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躲也没处躲的贾蓉,竟然被王熙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凤姐这款儿摆得够大吧。
刘姥姥进荣国府,不过为的是几两银子,这对凤姐来说当然是九牛一毛,就像刘姥姥说的,“您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嫌刘姥姥这话粗糙,但凤姐未必不受用。凤姐见了刘姥姥虽然不认识,但也表现得很亲热,还自谦年轻不懂事,一些老亲戚都不知道,也算礼数周到,这才显大家气派,刘姥姥的要求凤姐是一定会满足的。但是凤姐要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感觉到自己的富贵和才干,尤其是才干。刘姥姥满足了凤姐的心里需求,所以说凤姐也在刘姥姥身上刷优越感了。
和凤姐有相同心里诉求的,还有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引见刘姥姥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当年周瑞强买土地全凭了刘姥姥的女婿狗儿,周瑞家的觉得有必要报答一下;二是也想显摆显摆自己的能耐,作为当年王家二小姐现如今王夫人的陪房,不仅日子过得不错,在主子面前也是有话语权的。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路走来就是不断被人刷优越感的过程。但那又怎样,毕竟得到了实在的好处,让刘姥姥一家不至饿死。
高级优越感——我不过是个废物
刘姥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第二年风调雨顺,瓜果丰收后,刘姥姥都没敢卖,直接挑了一袋子尖货去了荣国府。这次运气好,贾母刚好想找个积古的人说话,于是就有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刘姥姥在大观园住了两三天,和贾府有了深度接触,富贵人家的吃穿用度、房屋陈设等让刘姥姥大开了眼界。当然刘姥姥也用自己的幽默给公子小姐奶奶太太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快乐。
这次的重点人物是贾母,贾母为什么想找一个“积古”的人说话呢?
寂寞。贾母虽然位高权重,被一大邦子孙围绕着,但她依然有一种寂寞,这种寂寞是子孙无法排遣的——和同龄人对话。能和同龄人对话,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我奶奶80多岁,耳朵比较背,平时在家和晚辈的沟通基本限于生活琐事,但我发现一旦有老朋友来,奶奶的话会格外多,两个老太太坐在炕上能说一个早上的话,不知怎的,奶奶的耳朵好像也不背了,我分明在奶奶脸上看到了平日里没有的神采。他们聊天的内容,我听了一耳朵,基本没搞明白说的都是谁的事。可见老年人心里有一部分内容是需要向同龄人倾诉的,这种倾诉让他们觉得快乐,算来贾母什么都不缺,就缺这个,所以刘姥姥一来,贾母格外高兴。平日进了园子逛一两处就要回去休息了,那天却步行逛了大半个园子,这对贾母来说是不小的体力支出。
贾母见刘姥姥的状态也很松弛,寒暄后,就自嘲是个老废物。这句话直接暴露了贾母的心理段位,高,一个老人敢说自己是“老废物”,心里得有多强大。“老废物”的正确理解应该是这样的:我什么都不用做,衣食住行自有人料理,家里的事我也不用操心,有晚辈去料理,但是他们还得听我的,在必要的时候,我也是雷厉风行的,所以我无需紧张,无需操心,安心做个老废物就是了。还是刘姥姥解得切,“您天生就是享福的”。
按马斯洛希求原理,贾母基本上从下到上都满足了,所以贾母无需在刘姥姥身上刷优越感,她本身就很优越,而且对自己的优越特笃定,根本不需要通过别人的眼神来确定,尤其不需要通过一个农村老太太的眼神来确定,她只是需要一个能和她对话的同龄人,不论那个人是什么身份。
超级优越感——授人以渔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不仅见了世面,还斩获颇丰。小点心、衣服等就不说了,单王夫人就给了一百两银子,我觉得有必要隆重表扬一下王夫人,王夫人是唯一一个授人予渔的人,王夫人让平儿转告刘姥姥,拿这一百两银子做点小买卖的,以后别投亲靠友的了。王夫人之怜老惜贫、好善乐施可见一斑,正如刚开开始刘姥姥说的,“王家二小姐出手大方,还不拿大”。这一百两银子赶上刘姥姥一家四五年的收入了,用这笔钱做本钱,做点买卖,家境应该能有很大的改善。
王夫人的一念之仁,就可以改变刘姥姥一家的生活状态,此事让我对王夫人好感蹿升。王夫人算是真心实意帮助刘姥姥了,我想王夫人在拿出这一百两银子后,内心应该有莫大的愉悦,如果非要说是优越感,也行,但这种优越感,是对行善者的奖励,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与周瑞家的为了显摆自己而帮助别人所得到的优越感,不是同一个层次的。
顶级优越感——我还有事求你呢
王夫人这种授人予渔的做法,固然值得提倡,但对于收受者来说,也会有莫大的心里压力。平儿的做法就规避了这一点,堪称帮助人的典范了。平儿给刘姥姥打点好了要带的东西,还拿出了自己的几套衣服送给刘姥姥,刘姥姥感激不尽,说“拿了,让我又羞又愧,不拿,有怕拂了姑娘的一片好意”。
重点在“又羞又愧”四个字上,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确会让人产生“羞愧”这种不好的感觉,所以更多的人是愿意当那个施恩者的。因为施恩者体验到的是愉悦,是优越,受恩者体验到的是羞愧。这也是很多人“忘恩”的原因,当一个人接受了别人过度的恩惠而觉得自己无力偿还时,会有很大的羞愧感,大到足以摧毁自己,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只好努力忘了曾经的恩惠,这便看起来“忘恩”了。
其实人想忘掉的不是那个恩惠,而是那个恩惠所产生的羞愧感,而羞愧感堪称情绪中重磅炸弹,对人有很大的杀伤力。就像贾雨村,在那个门子给他出谋划策,乱判了葫芦案后,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地打发了。门子的存在就等于时刻提醒贾雨村,你还欠着甄士隐的银子呢,你的恩还没还呢,你曾经是那么穷困潦倒,你忘了吗?哦,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说平儿,她是如何回刘姥姥的呢?她并没有像我们所想象说什么“拿着吧,这点东西对我们来说也不算什么”之类的,她说,你放心拿,我还有事儿求你呢,今年有收成了,你多做点干豆角送来,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刘姥姥一听,心里马上舒服多了。
难道贾府缺干豆角?平儿不过是为了让刘姥姥安心罢了。帮助别人还如此用心良苦,实属难得。要说真心实意地帮了刘姥姥,还丝毫没刷优越的人,就是平儿了。难怪人都喜欢平儿。
忘了在哪看过一句话——让别人记住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求他给你帮个忙。能说出这句话的人,是洞察了人性的,想让别人记住你,不是施足够多的恩就好了,恩大了,人反而越想忘掉你,相反,你让别人给你帮个忙,他便成为施舍的一方,他会获得美好的体验,那种美好的体验,会让他不时地回味这件事情,当然就记住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