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九班整本书阅读
那个围城的时代,那些围城的人

那个围城的时代,那些围城的人

作者: 罗毅隽zx0946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13:23 被阅读54次

《围城》是钱钟书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和毫不留情的讽刺手法,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是这样,对职业也是这样,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围城》是一部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很高的传世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作品。

就拿文章主人公方鸿渐来说,他的生命历程,始终围绕着三个围城。

方鸿渐到欧洲留学时,既不研究《敦煌卷子》、《永乐大典》,也从不钻研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他换过三所学校,更改过几门专业。结果最后一事无成,游手好闲,生活作风懒散,连个学位都没有拿到,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正是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

留洋的这四年里,方鸿渐一事无成,最终没有办法,他只好买了个假博士文凭,谎称自己获得了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借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因为这博士学位,他回国后,受到了父亲、兄弟姐妹的欢迎。甚至还有些小报记者也纷至沓来,因为在他县里是赫赫有名的博士了。在这些美丽的光环背后,假文凭无形地成了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城”。

方鸿渐的第三圈“围城”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从唐晓芙到孙柔嘉,可以说这是失败的。正如作者借赵辛楣的嘴说方鸿渐的那句话:“你人不坏,但全无用处。”

也许从第一圈“围城”建立时,就已经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在那个到处都是“小人物”的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做大人物的。大家都会像方鸿渐一样,有那么一点良心,有那么一点虚荣,他处处做事小心,又不得不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接纳它。他们尝试着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殊不知人家早就设好了陷阱等他踩进去。总结一句就是:坏得不够狠。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已在此,他写出了人们不愿正视真实的社会环境。围城套住了方鸿渐,也套住了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

相关文章

  • 那个围城的时代,那些围城的人

    《围城》是钱钟书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和毫不留情的讽刺手法,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

  • 《围城》一个学生的看法

    《围城》是一本睿智的书,在那个黑暗悲惨的时代,给予奋勇前行的人指引方向; 《围城》是一本现实的书,以主人公...

  • 围城内 围城累 围城泪

    围城内 围城累 围城泪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围城外的人想进围城内,围城内的人想走出围城外。 婚姻就像两个人合伙开公...

  • “「原生家庭」:婚姻中无形的手”

    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也有人说,这座围城看起来无比虚幻,那些在外面...

  • day18自我的限制

    《围城》 钱钟书的《围城》在中学时代就得知了,一直记得那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 婚姻2020-07-12

    《围城》中有言:围城之外,是诗词歌赋诗酒花;围城之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内的人想出去。 抱着...

  • 围城

    在《围城》一书中写到,围城中的人都想看看围城外面的风景,围城外面的人都想过围城里面的生活。婚姻既如此,结婚的羡慕没...

  • 痴人说庭审

    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围城外的人想进去,我属于那个端坐城墙头的人。 坐在墙头,并不是说脚踏城墙内外,我...

  • 2018-10-04

    >这次主要是聊《围城》这本书 文章的主题即书名——围城,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 浅谈孙柔嘉

    在《围城》这部小说,孙柔嘉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她充分的反映出那个年代人们的是非观和价值导向。 《围城》的直接时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个围城的时代,那些围城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zf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