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末代皇帝:禁锢、逃离、迷失——囚鸟的一生

末代皇帝:禁锢、逃离、迷失——囚鸟的一生

作者: Constance0108 | 来源:发表于2020-06-01 14:20 被阅读0次

    紫禁城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眼望去见不到晴日,正如溥仪被压抑已久的心。

    他3岁时就当了皇帝,皇帝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当然,陛下。”

    “我要回家。”

    “陛下不可离开皇宫。”

    呵,都是骗子。这座皇宫囚禁了他二十年,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外界都隔离开来,不透一丝光亮。宫里总是阴森森的,空气中的沉郁似能结成实质。

    他恨,恨这些敷衍的宫人,涂脂抹粉的太妃,恨这个冷漠的囚笼!他们为何不能放他自由?

    他也想过抗争,可惜每次都是草草收场。

    幼年尚且不提,在他17岁那年额娘死了,他想回去看看都做不到。他真的毫无办法了吗?未必,只是他害怕,害怕自己落得先帝的下场。

    他恨毒品,他的额娘就是吞了大烟泡死的,所以他不要碰吸毒成瘾的皇后。但是在他所统辖的满洲国却开着大大小小的鸦片店,他为什么不去管管呢?

    他不敢,从前不敢反抗宫人,现在更不敢反抗日本人。

    他是被人服侍惯了的,服役期间牙刷递到手边是不够的,牙粉还没挤呢。即使落败已成定局,他也没有勇气去面对事实。为了活在自己编织的美梦里,不惜篡改自己的记忆,鼓励旧仆说谎。

    他是中国唯一一个回自己家还要买门票的人。不知道他看着帮他良多的监狱所长被红卫兵打倒,心里该作何滋味呢?所长教他做个有担当的人,该是他的错要认,不是他的错也别为了讨好敌人全都揽下来。

    他心里不好受吧,否则也不会冒着被当成同伙的风险去质询。但是这有什么用呢?一如他看着文绣、庄士敦、婉容一个个离开他,监狱中的恩师他照样保护不了。

    这种浮于表面的反抗,只能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罢了,于事无补。在他的一生中,有意义的抗争寥寥无几,庄士敦算一个,文绣算一个。

    ——————

    在溥仪17岁那年,需要一副眼镜,是庄士敦力排众议为他争取到的,不然他早就失明了。他很早就来到他身边,他理解他,理解这个孩子的孤独。

    皇宫是一只巨大的沉寂的野兽,静悄悄地把一个心智未全的孩子吞噬其中。可孩子一旦想要逃跑,苏醒的野兽就张牙舞爪地追上去,愈逃愈追,直到孩子没了念想。

    庄士敦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他教给孩子西方的文化知识,送给他一辆自行车,帮他争取了一副眼镜……但是他错了,再小的孩子也会长大成人,他终究要回英国,无法帮他一辈子。

    文绣,一个听名字就很温柔的女子,“娴静如娇花照水”是一种很贴合的比喻。但谁能想想到,在她柔软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如钻石般坚硬的心。

    清朝被推翻了,她不再是皇帝的淑妃,亨利·溥仪的夫人只有一位,她不要做不被认可的那一个。她走了,她不再需要封建王朝赐予她的荣耀,她是三人中最先觉悟的那个。

    漫天大雨拦不住去意已决的心,她在雨中肆意奔跑欢笑,迎接她的该是一段崭新的人生。当然,也可能是雨太大遮掩了泪痕,不过我想她是不后悔的。

    ——————

    他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只是一个庸人罢了。如果他是一个懦弱的平凡人倒也没什么,可惜他是溥仪——清朝最后的宣统皇帝。他从3岁登基时起,就注定这一生会背负太多旁人难以想象的责任。

    但这不是他和日本人合作的借口!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被日本人利用,但他心存一丝侥幸,总觉得习惯逃避的自己,有反利用日本人的能力。

    他被保护的太好,还以为自己是万人之上的天子。他的天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溥仪从日本回到满洲国后,正式成为了日本人手中的傀儡。他最厌恶的东西——毒品,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支撑侵略战争的有力保障。几百万中国人从此染上毒品,“东亚病夫”的称号响彻全球!

    他是可怜的,更是可恨的。如果宽恕他,成千上万的同胞该如何安息!可若身份置换,我的选择一定能比他好吗?牺牲一个溥仪,就不会有第二个吗?

    错的是这个时代呀,时代是一场悲剧,舞台上的主角又该如何幸免?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百废俱兴的时代,这是一个混乱无序的时代;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是差一步的海阔天空……

    ——————

    这部电影拍摄于1986年,是第一部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被国家允许进入故宫拍摄的外国影片。它是新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

    影片基调宏大,哀而不伤,用倒叙闪回的方式讲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

    摄影大师斯托罗曾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这部电影正是由他掌镜,片中运用了大量自然光与广角镜头,使得整部影片看起来真实厚重、大气开阔、气势磅礴。

    他对光影与色彩的运用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电影分为三块,溥仪回忆时、在狱中时以及出狱后的主色调都有明显不同。

    紫禁城中的少年总是站在城楼上远眺夕阳,黄昏的柔光撒在他身上,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忧郁。屋檐下、阳伞下,到处都是阴影,纵使他竭力摆脱亦摆脱不掉。

    即将入狱的天之骄子不敢面对以后的人生,生出割腕自杀的念头。放血时他望着镜中的自己,半边隐匿于黑暗之中,模糊不清;另一半在蓝灰色光线的映衬下,皱纹清晰可见,显得格外沧桑。他的前半生已铸成大错,往后的道路又该如何呢?漫漫前路,忧惧难安。

    出狱后,曾经的皇帝成了一个普通人,每天侍弄侍弄花草,享受平淡而充实的生活。此时的他,心境早与过去不同,终于不用在惶恐中艰难度日,他看淡一切、笑对人生。雾蒙蒙的天空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湛蓝澄澈;阳光清新自然,多一分前所未有的明亮;微风和煦,轻拂他的衣角,一切都变得充满希望。

    ——————

    但是这些还不够!贝托鲁奇的野心不止于此。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查询了大量相关资料,最终以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和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作为拍摄依据。

    他要在兼顾史实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溥仪的理解。传统的废帝形象被颠覆,贝托鲁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囚鸟在获得自由后四处碰壁的故事,让人在恨其不争的同时哀其不幸。

    他要把庞大的历史一点一点掰碎了,刻进观众的记忆深处。在你未发觉之前,细腻的情感体验就扎根于脑海。

    只要你看过一遍,就再难忘掉,情绪会帮你记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末代皇帝:禁锢、逃离、迷失——囚鸟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zj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