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可爱的婴儿,即使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会立即想逗一逗。我们会对孩子笑,甚至做鬼脸,期待孩子也能对我们笑。碰到可爱的小动物,人们会产生强烈的想法,去摸一摸的欲望,甚至忍不住想要去投喂。
我们渴望从可爱的东西那里获得互动的反馈,比如说注意力和奖励。科学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其实谈不上多可爱,他们的可爱程度达到峰值是在五六个月大的时候,而这个时期的婴儿恰好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有关系意识。比如能知道谁是爸爸和妈妈,他们对外界刺激也会有更多的反应。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刚好需要来自他人的大量关注,而他们的“可爱”,来得正是时候。
“可爱”背后的这种机制帮他们赢取到了更多和他人互动的机会,帮他们完成了必要的社会化。
即使在成人社会,可爱背后的互动机制也没有失效。它依然作为一种手段在发挥作用,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社交机会。很多女孩子,在朋友圈发自拍照的时候,会用美颜相机的滤镜,给自己加上一双可爱的兔耳朵?这就是在通过“可爱”的力量,悄悄开启与他人互动的窗口。
科学家发现,当人抚摸可爱的小猫小狗的时候,体内会分泌一种激素叫催产素,让人感到平静和幸福。这种幸福的感受,可以很好地抵抗压力和焦虑。现在,有不少企业雇主都允许员工把自己的猫猫狗狗带到公司,甚至干脆直接在办公室里养一只宠物。他们发现,有了宠物之后,员工因为工作压力产生的焦虑明显缓解了,与此同时,办公室的氛围也变得更融洽了。
因为在这个场景里,共赏“可爱”所引发的积极情绪,会在员工之间传递和流动,它就像胶水一样,把分散的人心粘在一起,在团队中形成了一股新的凝聚力。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二”,淘宝官方盘点报告中,有一条说的是:猫汉服销量同比上涨了10倍。显然,铲屎官如今已经不满足于撸猫了,居然还努力想让可爱的猫主子们进军cosplay界。
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我们在心甘情愿地为“可爱”这件事掏腰包。
在生活更多样化,更个性化的趋势下,可爱将会是一个"小调调"。它有可能带来下一个大市场!
小白,它最会装可爱,讨好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