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质是书法最本质的要求
洪厚甜
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所有对碑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对篆隶书的学习基础上才有意义。没有对篆隶书的学习和积累,谈碑都是空谈,都是简单的对字形的描摹。我们要站在对中国书法史进行观照、研究的学术层面的思考,站在学术必然的角度去进行实践,这就需要有篆隶的积累。
真正想在书法上有建树、有有效积累,第一要解决线本身的问题,这是源于我们对书法的理解。实际上,书法两个核心原理,一个是线本身的质量,第二是线的空间关系。很多人写了一辈子,却坚决不承认点画是线条。实际上,所有的点画都是线条的特殊形态而已,书写过程中就是毛笔在纸上写出线的不同形态而已,尤其是在篆书里,它就是纯粹的线条,而且它只有曲直长短粗细而已,所以线的生成技术是我们首先要建立的概念。与纸面有摩擦感的线条是怎么来的,没有摩擦感的线条又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技术要求,这个是需要认认真真思考的。
尽管是在说楷书,但是一定要懂得每一个书体的价值。篆书是训练基本线条,获得线条的生成技术的唯一板块。那么隶书呢?隶书是把篆书线条封闭的空间结构形式变成了开放的形式,就是说,篆书中的线与线是基本上没有呼应和映带的,真正转换关系的建立是在行草书出现以后才出现。到了隶书,中国方块字的基本构型系统得以建立,点画与点画有映带和呼应了,字势与字势之间有呼应了,有横向和纵向的组合关系了,也就是势态从字内变成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整篇幅之间的关系。行草书这个系统解决的就是线与线的呼应、连接、流动,让独立的线变成有关联的一组线,把静止的线变成流动的、有韵律的线条,呼应、承接、转换的技术都是在行草书里实现的。楷书是赋予每个点画独立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品格的技术系统,进入了楷书这个技术系统,所有的点画都会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姿态。这样几个板块相互之间的融合,我们在哪一个点上都可以获得超乎一般的高度和厚度。
所以,在没有进入行书这个系统时,就读不懂大师们楷书的技术系统,只能读表象,不能读懂内在。为什么唐人的行草书跟王羲之的行草书有本质的区别?唐人几乎不写篆隶,唐代的一线高手没有篆隶的这个板块,而王羲之从小是汉魏这个系统,他是承继秦汉的技术系统的。钟繇的小楷,里面全是篆隶的元素。也就是说,唐人和魏晋书家比,骨子里面就缺了这块东西。
入古是线质的入古,而不仅仅是字形的入古,线质是最本质的东西。如果你真正要写碑,没有这一块,所有的碑都是表象上的,而不是从骨子里生长出的碑的元素。■
网友评论